《湖州日報》9月14日訊(記者 黃君) 日前,市領導接聽市長熱線,一個特殊的電話給接聽室所有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來電人一口氣提了六條關于湖州城市管理、道路建設、規(guī)劃設計方面的建議。一位市領導當場說,來電人所了解的情況,可能比干這一行的人知道的還多。
是什么讓這位來電人如此關心我們城市發(fā)展?9月5日,記者幾經(jīng)周折終于找到這位市民。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職業(yè)與城建絲毫無關,是一位教電子的湖州師院老師,名叫肖良軍,四川人,來湖工作才3年。
2003年9月,湖州師院的一條招聘信息將重慶郵電大學碩士畢業(yè)的肖良軍引到湖州。“沒想到這一步讓我成了一個‘新湖州人’。”這一年33歲的肖良軍帶著妻子孩子在第二故鄉(xiāng)開始了新的生活。
到湖州后,肖良軍和幾位新同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處走走。“原本我對城市建設并不關心,但在市行政中心轉了一圈以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城市可以建得這么美好。”
這一次游覽的感受,讓他在以后的3年里用盡休息時間跑遍了湖州、嘉興和蘇州。他拍攝各地的建筑、道路、橋梁、景點……甚至連小小的路牌、窨井蓋都不放過,通過比較分析,形成圖片、文字建議稿向有關部門反映。
肖良軍通過網(wǎng)絡發(fā)給記者看的一篇A4紙張、小四號字兼有圖片的建議稿,長達72頁。他說,當你被這座城市的“第一眼的漂亮外貌”所吸引時,你會投身到這座城市的可能性就不只是百分之五十或六十,而可能是百分之八九十,這就是人氣。肖良軍所做的就是盡自己的努力去提高湖州的人氣。
他說“跑來跑去”有兩樣東西“功不可沒”。一樣是他來湖洲后買的摩托車,3年不到行駛了3萬多公理;一樣是他的數(shù)碼相機,每出去一次,帶回數(shù)百張照片。除了在湖洲轉,3年里,肖良軍每年都會騎著摩托車去嘉興和蘇州,“到蘇州大概要4個多小時,邊走邊看也挺快的。”
肖良軍對自己的所做,用一句很樸實的話來詮釋,“到一個地方希望一個地方發(fā)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