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9日,學校召開2025年暑期務虛會暨干部培訓會。校領導班子成員,全體中層干部,學術副職,民主黨派、統戰團體負責人,科級干部等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錨定本科教育質量生命線,共繪“十五五”發展規劃新圖景,奮力譜寫高... [詳情]
11月13日至16日,微觀物理世界的奇特現象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會議由理學院主辦,副校長李慶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上,李慶峰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我校物理學科建設情況。他回顧了量子力學百年發展,指出微觀物理世界是充滿未知的“藍海”與“深空”,強調本次會議致力于推動教學與科研、原子與原子核尺度、核結構與核反應等層面的深度融合,旨在打破壁壘,實現認知的“平方級飛躍”。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善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小紅分別致開幕辭。 研討會設置特邀報告、專題研討、圓桌論壇等環節,與會人員圍繞微觀物理的前沿課題、研究進展、最新成果、跨學科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我校劉艷鑫教授、徐浩潔研究員、李可副研究員等也分享了在投影殼模型、核對稱能約束、冷原子與核物理交叉研究等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北京師范大學張豐收教授致閉幕辭。
近日,由我校參與承辦的第二屆中歐科學家論壇暨第七屆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國際會議(AIAM 2025)在德國海德堡Bürgerhaus會議中心舉辦。 本屆論壇以“匯聚中歐,科鏈全球”為主題,采用“主論壇+線下平行論壇+線上論壇”的形式,共舉辦90余場主題報告與圓桌討論,議題覆蓋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ICT轉型、臨床醫學、碳中和與新能源、復雜系統、智慧城市與設計等多個前沿領域,構建了“開放、包容、專業、創新”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為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注入新動力。來自中歐的近300位科學家、企業代表及青年學者現場參與,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8萬。 會議由中歐科學家論壇執行主席、我校教授蔣林華與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周揮宇聯合主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發來視頻祝賀。他表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始終倡導“交叉、融合、相生、共贏”理念,積極推動學術開放與國際合作。由學會與海外華人科創聯盟共同發起的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國際會議已成功舉辦至第七屆,為中歐科學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 第七屆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國際會議(AIAM 2025)主講報告環節,多國知名高校及科研機
11月7日,國際知名人工智能專家羅賓·羅韋(Robin Rowe)先生應邀做客我校,舉辦了題為“逐浪·奇點: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會由國際交流合作處/國際教育學院、機關黨委、經濟管理學院聯合主辦。報告會前,副校長李慶峰會見了羅韋先生,雙方就人工智能領域的教育與研究合作進行了交流。 在報告中,羅韋先生結合其在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世界衛生組織、DARPA及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等機構的豐富項目經驗,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術當前的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他圍繞人工智能的發展概念,系統闡述了AI在教育、醫療健康、商業創新等領域的革命性機遇,同時也指出了其在倫理規范、數據隱私和網絡安全等方面帶來的嚴峻挑戰。在互動環節,現場學生踴躍提問,就AI技術倫理邊界、未來職業影響等話題與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氣氛熱烈。 據悉,羅賓·羅韋是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研究科學家、Heroic Robots 首席執行官,曾任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醫療元宇宙工作組主席,曾在凱捷咨詢、世界衛生組織、DARPA、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NBC等機構主導技術創新項目,并在SAIC擔任首席技術專家。現為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縣
2025年10月30日,《光明日報》06版發表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艾志強、祝玲玲老師的理論文章《推進人工智能全社會通識教育》。全文如下:推進人工智能全社會通識教育作者:艾志強 祝玲玲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的背景下,推進人工智能全社會通識教育,不僅是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養、掌握數字時代主動權的重要舉措,更是共享技術進步紅利、防范潛在風險的關鍵路徑。應從體系化建設入手,通過教育對象、課程、載體、機制和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完善和創新,切實促進人工智能全社會通識教育走實、走深。 設計分層分類的教育內容。年齡差異決定了認知模式和學習能力存在區別,用戶職業差異決定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不同。為此,需要以“分層分類、全齡覆蓋、終身成長”為理念,針對不同人群設計差異化的教育路徑,形成“人人想學、人人能學、人人皆學”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范式。針對學生群體,應根據《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
報告題目:信能同傳技術 報告人:林先其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副院長 時間:11月21日(星期五)上午9:30-11:30 地點:東校區人才會客廳 報告內容:報告人將結合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在信能同傳技術中的研究和多種場景中的應用情況,重點介紹未來無線感知技術中的潛在機遇。 報告人簡介:林先其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IEEE以及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主要從事天線理論與技術、微波太赫茲電路與系統、無線能量傳輸與熱效應應用等的研究。獲省部級以上獎項4項;參與編寫標準2項;先后主持國家以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主持其他科研項目10余項,項目經費2500余萬元;在APL、PRB、IEEE TIE/MTT/AP/MWCL/AWPL等國際知名期刊以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三大檢索的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以及2S作者身份發表有SCI論文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并為IEEE MTT/AP/MWCL/AWPL、EL、JEMWA/PIER、電子學報等國內外知名期刊審稿人。
主題:如何撰寫英語教育論文 主講人:郭寶仙 時間:2025年11月22日(周六)10:00 地點:10-308 主講人簡介:郭寶仙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雜志主編,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外語教師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第六屆),教育部“十四五”教師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首期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師領航工程學術導師、教育部名師計劃學術導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和教師教育研究。先后主持“新時代中學英語教科書中國文化內容重構研究”“我國中小學生外語能力量表研究: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等課題,代表性著作有《英語教材中華文化內容設計與使用》《英語課程開發:原理與實踐》,高被引論文如“英語教材‘學材化’特征及其教學轉化”“英語學科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構建我國中小學外語閱讀能力的結構框架體系”等。
主題:科研業務條線干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高級別科研項目申報輔導暨學術誠信教育 時間:2025年11月30日(星期日)下午2:00 地點:明達樓221會議室 參加人員:高級別項目申報者,文科學院科研副院長、科研秘書、其他感興趣的老師。 主講嘉賓:譚榮 教授 嘉賓簡介:譚榮,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領軍人才。擔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城市發展與低碳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務。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經濟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土地學會對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土地經濟分會委員;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哲社獎一等獎等優秀成果獎10余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研究課題40余項,國內外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
主題:科研業務條線干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研究機構建設與咨政報告寫作 時間:2025年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2:00 地點:明達樓221會議室 參加人員:文科學院科研副院長、科研秘書、新申報研究機構負責人、高級別項目申報者,其他感興趣的老師 主講嘉賓:陳寶勝 教授 嘉賓簡介:陳寶勝,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無為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現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南湖革命紀念館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發表中英文論文40余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作家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特別資助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40余項;20余份研究報告獲黨和國家領導人、省部級以上批示,兩項成果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曾任溫州大學人文社科處副處長、溫州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兼任全國績效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浙江省公共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理事。
2025年11月6日,中國網發布我校“兩山”理念研究院金佩華、楊建初、賈衛列編寫的《碳達峰與碳中和:中國行動》一書的書評。鏈接如下: http://jilu.china.com.cn/2025-11/06/content_43268817.htm
2025年11月20日,《湖州日報》報道“浙里有才”2026屆高校畢業生湖州專場雙選會在我校舉行。鏈接如下: https://szb.hz66.com/hzrb/html/2025-11/20/content_117512_19061302.htm
2025年11月19日,光明日報客戶端報道“教育家精神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學術論壇近日在我校舉行。鏈接如下: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989905daff74259bfcc26cf284cfda5
2025年11月19日,南太湖號報道“浙里有才”浙江省2026屆高校畢業生湖州專場雙選會在我校東校區長興廣場舉辦。鏈接如下: https://nthh.media.hugd.com/pages/2025/11/19/f9b60a861ac54b1caeaaed186867c85e.html?_xhOutLink=xhcontentType=1id=f9b60a861ac54b1caeaaed186867c85epraise=1shareAppId=6edfb16544f3410195919ec712d1d6fa
11月20日下午,工學院“青·匠”宣講團前往常溪小學舉辦第二期科普課程《認識我們身邊的形狀》。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其觀察與動手能力。 課程中,宣講團成員首先以日常生活物品為教具,系統講解了常見幾何形狀的特征與應用。學生們在互動問答環節積極回應,準確識別基本幾何圖形,展現出良好的觀察力與知識遷移能力。 實踐環節設置了“搭紙橋”項目。學生們分組協作,在宣講團成員的指導下,運用A4紙完成紙橋的設計與制作。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直觀理解了不同幾何結構的力學特性。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各小組均成功完成了實踐任務。 課程尾聲,宣講團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反思。學生們踴躍分享學習心得,紛紛表示通過課程認識到幾何形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活動是工學院“青·匠”宣講團系列科普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展現了高校服務基礎教育的責任擔當。宣講團表示將繼續優化課程內容,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深化黨員教育,激發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11月19日下午,理學院組織教師黨員赴南潯紅軍長征追蹤館開展主題黨日實踐活動。 在紅軍長征追蹤館,黨員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逐一參觀館內各個展區,認真聆聽紅軍長征英雄事跡,仔細觀看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三軍會師等模擬情景,詳細閱覽館內陳列的歷史圖片、實物資料,隨后,還參觀了“半條被子”故事陳列室。 此次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沉浸式”紅色教育,進一步夯實了黨員理想信念根基,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大家紛紛表示,要以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傳承弘揚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學院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11月18日晚,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主題宣講培訓暨“8090”和“00后”青春宣講團能力提升培訓會在明達樓126舉行。本次活動由黨委宣傳部主辦,“薪火湖師”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工坊、人文學院承辦。校黨委宣傳部及有關學院相關負責人,輔導員、青年師生宣講員代表共計100余人參加。 本次培訓特別邀請了浙江省曲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委宣傳部“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骨干成員薄凱文,以《理論宣講稿件創編十法》為主題開展專題培訓。薄凱文從理論宣講的時代價值、使命任務和實踐要求切入,深入闡釋青年宣講員在提升政治素養、拓展知識廣度、增強表達能力等方面的關鍵要點。圍繞宣講員“內功”與“外功”的錘煉,他結合自身實踐,從宣講類型特點、稿件創編方法、現場表達技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講解,重點介紹了撰寫“開放麥”式宣講稿的思路路徑與實操技巧。通過大量鮮活案例,他生動展示了如何從“小角度”講清“大道理”,將全會精神與青年成長、基層實踐緊密結合,讓學員更加直觀地感受理論宣講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在“開放麥”展示環節,三位“薪火人文”理論宣講工作室的“00后”宣講員圍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示范宣講
11月17日,浙江省第十四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在寧波大學落下帷幕。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我校醫學院(護理學院)陳文婷獲醫科組二等獎,理學院王倩倩獲工科組二等獎,展現了我校青年教師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風貌。 競賽由浙江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聯合主辦,面向全省各級各類高等院校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開展。經前期各高校的校賽遴選后,99所高校、331名選手進入省入圍賽;再經選拔,85所高校的176名選手脫穎而出,晉級決賽。今年競賽設文科、理科、工科、醫科和思想政治課專項五個組別外,同時增設了高職文科、高職理科組,共7個組別。競賽內容由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三部分組成,每位參賽選手準備5個教學節段,比賽當天由選手隨機抽取其中一個進行20分鐘講課,講課結束后在45分鐘內撰寫完成講課節段教學反思。 校工會和教務處高度重視比賽,精心組織,嚴格選拔,聘請校外專家培訓指導入圍選手,精心打磨,多次試講、修改、提煉、完善,精益求精,同時做好比賽后勤保障工作。今年學校同步安排4名優秀青年教師到現場觀摩,讓更多教師近距離接觸高水平教學案例,實時學習參賽選手的教學設計邏輯、課堂互動技巧、教學創新等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2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