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不夠了解?對未來沒有規劃?對高考成績不夠滿意?針對高考考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校經廣泛調研決定,自2014年起實行“大類招生”與“專業招生”雙軌制。
大類招生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后,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的招生模式。
大類招生:打破一考定終身
為什么要實行大類招生?招生就業處處長陳國鋒認為這是國內外高校的趨勢。“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往往對專業缺乏了解,存在盲目性,而大類招生給予考生更多選擇自己喜歡專業的機會,打破一考定終身的現狀。經過一年的大學學習,同學們會對專業有更多的了解,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會有一定的規劃,這時候再選擇專業就會比較有針對性。”
另外,高考成績也將不再是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唯一標準。高考成績與第一學年成績將各占百分之五十,成為第一學年結束后專業分流時的成績依據(高考成績折算方法見附件)。比如,高考成績高于我校錄取分數線超過40 分以上的學生的高考成績折算成100分的百分制成績,從而獲得全5.0績點,與學生進校后第一學期的成績績點(0---5.0之間)相加得該生的總成績績點,專業分流時按照總成績績點高低順序以及自我意愿進行分流。
分流培養:給學生更多選擇機會
經過前期調研與廣泛討論,我校初步確定2014年按學科大類招生的專業類別10個,分別為經濟與貿易類、公共管理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物理學類、電子信息類、機械類、生物科學類、化學類、醫學類,共涵蓋全校30個專業。
教務處副處長劉東表示,學校對按專業大類招生的學生采取 “1+3(4)”模式,實行寬口徑培養。在第一學年主要進行“通識教育”,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獲得更為廣泛的知識面。學生在完成大類基礎課程學習后,根據自身的專業發展目標、興趣特長和相關專業成績等,確定專業方向,第三學期正式進入確定后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學習。
專業選擇:更注重優勝劣汰
我校的師范類專業多年來廣受考生關注,也是往年的熱門專業。這次大類招生,能讓更多優秀的學生到我校師范專業等優勢專業學習,也有助于學校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辦學條件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結構,形成優勝劣汰的校內競爭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藝體類、部分師范類專業對學生有特殊要求,不適宜進行大類招生,繼續實行專業招生。據統計,今年實行專業招生的專業有14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小學教育(一本)、數學與應用數學(一本)、護理學等。
學生記者:姚莉
附:高考成績折算方法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