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俊鋼,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博士,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圍繞多核或者超核學習、邏輯動態神經網絡及其應用等研究方向,在IEEE T CYBERNETICS、IEEE T NEUR NET LEAR、J NETW COMPUT APPL以及《計算機學報》等SCI、EI檢索或一級期刊發表論文43篇,包含ESI高被引論文2篇,JCR一區論文14篇,近5年論文Google被引198次,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長江學者以及國家杰青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學者的引用。近年來主持包括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項目8項,近期主持完成的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入選《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8年度優秀成果匯編》,并入選由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浙江科技新聞網聯合創辦的“浙江基礎研究進行時”系列報道。
他為本科生講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WEB設計》等核心課程,重視教學改革,探索“大學生科技創新-教師科研”的互動模式,并指導學生獲浙江省教育廳A類學科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浙江省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指導學生發表核心以上論文3篇。在浙江師范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被選為中國計算機學會容錯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十一屆代表大會代表等。近年來擔任了多個國內外高水平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等職,為所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教師本色】
樓俊鋼老師于2010年來到我校,一直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計算機學科較抽象難懂,一些學生剛接觸時接受有些困難。樓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格外注重實踐,運用有趣的小程序讓學生自己動手編程,引導學生理解計算機的思維方式,學會用0和1表達。他給計算機學科的學習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就像學自行車,一開始你會納悶只有兩個輪子如何保持平衡,覺得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一旦上手學會就又覺得簡單了。很多學生一開始什么都不懂,但只要持續努力學習終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是貫穿樓老師教學科研甚至生活的不二法門。樓老師剛進學校就跟其他興趣相同的老師組成團隊,從科研大項目中剝離出適合學生研究的小項目,將之融入到學生競賽、新苗人才計劃等項目中。他認為帶領學生做研究和自己做科研這兩者更多的是相似之處,無論是寫項目申報書等具體流程,還是開展科研的過程,他都提倡先設定目標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和措施,并根據現有基礎論證做法的可行性。他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學習規劃怎么做事情,鼓勵學生有自己想法,能夠獨立思考。
樓老師直言帶領學生研究也有困難之處,一是要讓學生產生興趣。鉆研需要積極的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走進的第一步是走近,樓老師經常在課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研究情況,吸引感興趣的同學主動加入;二是要找到合適的學生。知曉學生潛質是個需要長期觀察的過程,樓老師通過布置任務,考量他們的完成情況,明了學生特質,從而進行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相對年輕的老師,樓老師與學生的日常相處像是朋友,但課題研究方面他卻是一絲不茍的嚴師。“如果目標是達到99分,學生覺得做到98分已經足夠了,我還是會堅持要達到99分的效果。這里打點折扣,那里打點折扣,對最后呈現出的整體效果會影響很大。”師生相處中他逐步了解學生想法,把握學生心理,進一步指導科研,而年輕一代的新觀點和創造力也給樓老師自身帶來了啟發。每當看到學生獲獎、成長,樓老師心里都滿是成就感。
帶著學生做科研,樓老師一路走來,既是指路明燈,又是同舟摯友,在未來樓老師也會帶領著更多的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教壇標兵】
楊小明老師提到樓俊鋼老師時,贊不絕口。他認為樓老師是一位潛心做科研的老師,不驕不躁,是個學者的樣子,“放暑假的時候,31號樓常年定點的有那么幾個人,其中就有樓老師。我暑假跟他打電話,他基本都在辦公室里看論文、做實驗?!?讓楊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樓老師在來師院的第二年就當上了系主任。楊老師評價其任職期間在教職工間的交流、協調方面處理得當,甚至排課時難上的課都自己來上,以身作則扛重擔。
樓老師還兼任著省一流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秘書,為學院學科專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出了很多力,對學院碩士點的申報等重點工作更是不遺余力,發揮著骨干作用。由于近幾年樓老師在外掛職,認識了一批優秀人才,他主動邀請專家來校參加學術活動,進行學術交流。“以前學院里的老師只是聽聞仰慕這些專家,交流的機會很少。如此一來,這些學術報告、專業交流,對計算機學科的提升和學術氛圍的營造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睏罾蠋煼Q許道。
【師者父母心】
高歆雨同學來自物理專業,和樓俊鋼老師的結緣始于《計算機C語言》課程。因不是專業課,C語言又有難度,對一些知識理解和接受有困難是正常現象。樓老師經常讓同學們做計算機方面的實驗,有不懂的地方一定會解答,并且在一章節結束后還會重復提及大家的不懂之處,再一次進行講解。高同學說:“樓老師特別溫和,同學們不會害怕跟他交流。這門課程我學得很愉快,思路清楚,不會云里霧里?!?
課程結束之后,高同學參加了一次建模比賽,在準備過程中她現有的軟件不能達到要求,焦頭爛額之際想到了樓老師,“我向樓老師尋求幫助,他很忙但還是給我發了很多文件,直到成功找到曾經上課時C語言的版本,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而且老師還主動告訴我關于考研的夏令營信息,我特別感謝他?!?
學生記者:徐悅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