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碩士,副教授,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曾為美國高校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在《外語學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著作兩部,參編教材3部。主持浙江省“十三五”規劃教改課題1項,主持并完成市廳級及校級課題近30項。主持省課程建設項目3項。獲得省“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省“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二等獎等多項獎項。獲得校“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等稱號。年度工作業績考核連續10年考核優秀,教學業績考核連續9年考核優秀。主要教授《英語寫作》《基礎英語》《研究生英語》等課程。
王學文自從2003年入校以來,就一直在外國語學院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她奉行立德樹人理念,不忘教師初心,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她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用自己的點滴努力為學院、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教學并行 不斷求索
她是新時代教學的探索者。在教授《英語寫作》課的過程中,王學文發現寫作選定的主題常常未能切實貼合學生的興趣,這樣不僅耗費學生的精力,課堂教學效果也收效甚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以學生為中心,及時革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她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發展“互聯網+”教學,創新性地將“主題體驗式”教學模式融入實際教學。在“主題體驗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能更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團隊組建、主題選擇、小組討論到發表觀點,學生都能分工、合作,以獨到的視角看待問題、表達觀點,在體驗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讓老師也能在其中啟發引導,傳遞積極正向的觀點和思想。在2019-2021年期間參加全國“外研杯·國才杯”英語寫作大賽并獲得獎項的學生中,很多都體驗過王學文老師的“主題體驗式”教學課堂。
她是課程思政的積極踐行者。“政治思想素質對于學生發展至關重要。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引領,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都能堅持正確的方向,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 ”王學文不僅在教學中踐行“課程思政”理念,還注重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在一次過程法段落寫作課上,王學文以“如何做人工呼吸”為主題,引導學生們傾情投入情景表演,以親身感受為基礎,總結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都能更完整地寫出充滿思想內涵和正能量的段落。通過這種方式,王學文達成了教學與思政的有效融合。

鉆堅研微 指導科學
她是潛精研思的科研者。在專心教學之外,王學文不斷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反哺教學。她在學術領域持續深耕,在《外語學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教學論文近20篇,出版著作兩部,參編教材3部。她積極組織教研團隊,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為抓手,帶領團隊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充分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團隊成員不僅教學上有所收獲,科研上更是成果不斷。
她是學生科研道路上的指引者。去年成功“上岸”上海理工大學筆譯碩士研究生的陸益平,在本科生涯期間便深受王學文的影響,逐步踏上科研之路。“剛開始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科研。從組建團隊,選題,查閱資料,實地調研,整理資料,論文完成與發表,到項目結題,每一步都離不開王老師的耐心指導與修正。正是有了成功申報并完成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經歷,才使我有了自信,決心考研并且一舉成功。感謝王老師的指導與鼓勵!”

亦師亦友 以身作則
她是敬業暖心的守護者。王學文因為長期伏案工作,脊椎、頸椎、肩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時常疼痛難忍。但在2020年初疫情期間,為了助力學生正常返校,她毅然報名成為一名志愿者。防護服下的身影是她為學生撐起的保護傘。王學文因為咽炎,經常需要喝水緩解嗓子的疼痛。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常常會忘記口渴。雖身體勞累,她卻干勁滿滿,在忙碌中品味著志愿工作帶給她的樂趣和神圣的使命感。“能用實際行動抗疫,能為學校發展、學生成長出一份力,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幸福。”王學文如是說。
她是學生口中的“咱親愛滴媽”。王學文在校期間多次擔任班主任一職,并多次獲得“優秀班主任”稱號。她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真情回饋每一份師生之誼。王學文關注到班上一位同學上課狀態不佳,便多次接觸談心。當她了解到這位同學的困境時,便耐心疏導。經過一段時間的陪伴和調整之后,這位同學逐漸好轉,并順利畢業。她畢業后回憶道:“有老師陪伴的那些日子,是我下決心走出困境最大的動力。因為我知道還有老師關心我,在意我。這比千言萬語都更安慰人心。 ”對于王學文而言,教學的意義就是與學生共成長。
“受到學生喜愛,這可能是做老師感到最幸福的事吧。學生的喜愛和尊重,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這更加督促我要不停地學習和進步,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不辜負學生的信任和愛戴。”王學文說。
學生記者:洪瑒晗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