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師院走上充滿生機的希望之路 領改革發展之[神] 抓擴容提質之[形] 首席記者徐敏 報道《湖州日報》2002年9月9日 頭版本報訊 新的學期又到來了,這幾天,湖州師范學校內已是一派生機勃勃。今年,師院招生人數又達到2700多人,且不說初來乍到的新生被眼前的新景所吸引,老生們的感受更深:新同學一批批增多、新面孔的教師接連而至,學院規模是越來越大了,高校氛圍也越來越濃了。湖州師院是在湖州師范專科學校的基礎上于1999年正式成立的。近年來,師院按照“力爭經過5年或稍長時間的努力,建設成為省內有地位、國內有影響,具有一學科優勢,師范特色和地方特點明顯的綜合性本科院校”的“十五”規劃目標,領改革發展之“神”,抓擴容提質之“形”,已走上了快速發展、充滿生機的希望之路。目前,師院占地面積已800畝,建筑面積已22萬平方米,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多;設有3個二級學院、12個教學系部和10個研究所,專業已達31個,涵蓋九大學科門類;擁有教職工750人、專任教師430人、教授及副教授180多人、外籍專家教授5人;在校全日制普通學生已達8000多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也已有4600人。師院現正按萬人高校規模實施校園擴建工程。發展是硬道理。師院明確提出,要加強人力資源保障,通過吸收高水平研究人員、高水平教師、高素質管理人才來提高學院教學水平;加強物質資源保障,加大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人文環境保障,啟動學院新世紀形象工程。師院黨委認識統一:要發展,動力就在于改革。近年來,師院實施了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了彈性學制、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和基本技能考核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壓縮必修課,擴充選修課,增加實踐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大多數本科生施行寬口徑專業教育。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構建出“課堂教學引導、課外活動啟迪、社會實踐培育”的素質教育新模式,在學生中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協會”和“新世紀人才學院”等,讓學生自選課題、自立探索、自求解答,在個性學習的基礎上實現研究性學習。師院還重點構建富有競爭優勢和辦學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學體系、教學運行機制和質量監控體系,并加緊啟動了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和重點課程三大建設。去年底,評選出文藝學、物理電子學、理論經濟學三個院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體育人文社會學三個重點扶植學科,中文、化學、外語、數學四個重點專業。今年年初,學院首批院級重點建設課程《大學英語》、《地方史》等18門課程又已經立項。同時,師院強化教學管理、狠抓教學常規,一方面通過崗位聘任制度、督導制度、學生評課制度等來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全面實施《湖州師院教學規程》,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以改革和創新的思路來提高教育質量與水平,營造高校學術研討氛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師院在這方面動足了腦筋。大力實施“中青年教師碩士化計劃”、“高層次人才梯隊培養計劃”、“教授培養計劃”戰略,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出臺了,幾年來已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23名各類人才。培養教師的舉措也多了,師院給予院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資助經費4萬元、院級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資助經費2萬元、系級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資助經費4000元,并外聘了不少名人名家來校講課,在積極鼓勵與推動下,目前全院教師考碩、博士研究生的發展勢頭很好。為了在學生中倡導“合格加特長”的發展方向,師院還在新修訂的獎學金制度中專門設立了特別貢獻獎,并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春風催桃李,碩果滿枝頭。從當初立足湖州與嘉興、面向全省的招生范圍拓展到立足浙江、面向全國14個省招生,師院的招生形勢正不斷趨好。到目前,師院已培養了1萬多名本、專科畢業生,一大批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已脫穎而出。去年,師院師范類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