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下屬學院:
日前,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蘇省聯合下發通知,開展了申報“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課題的工作。現將有關通知內容附下,請各下屬學院認真閱讀通知,積極組織,開展申報工作。相關申報信息請查閱浙江省社科網(www.zjskw.gov.cn)。申報人請于2005年3月20日前將申請書送交科技處張守剛處(行政樓517室)。
科技處
2005年3月1日
關于聯合發布“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課題的通知
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各社會科學研究單位:
2005年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三地聯合發布的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由三省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共同協商確定,總題目為“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即日起正式發布,課題申報工作同時開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組織開展“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五個統籌”的發展思路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聯系三省市新一輪發展實際和國家改革與發展委員會正在組織的長江三角洲區域綜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深化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積極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課題申報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共有12個選題條目(詳見附錄),選題條目及所附的簡要說明提示了這一條目包含的研究方向和領域,申請者可按條目進行課題設計、申報;也可以根據提示,結合申報者所在地區的具體實踐,另行課題設計、申報。無論哪種申報方式,申報者都必須緊扣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一主題,強調研究的實證性和現實性,力避空泛。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系列研究,由三省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聯合發布,接受三省市專家學者申報,尤其鼓勵三省市專家學者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聯合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按所屬地區進行課題申報,由本地社科規劃辦負責受理。
課題研究期限為半年,要求在十月底之前完成。課題成果形式為3萬字左右的研究報告。課題經費為2至3萬元。
三、時間安排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課題申報時間從3月3日起,至3月25日止。
四、評審立項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課題的評審立項工作由三省市社科規劃辦聯合組織,統一評審,統一立項。
五、申報程序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系列的選題、申報安排將同時在三省市社科規劃辦網站公布,具體申報操作程序由三省市社科規劃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組織實施。
附:《“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代章)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2005年3月 3日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
總體要求: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五個統籌的發展思路,結合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正在組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從該地區資源約束狀況出發,深入研究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1、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目標和總體格局思路研究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出發,以實證方法研究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現狀,比較借鑒區域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重點分析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目標、區域空間結構,尤其是區域大中城市功能及發展趨勢,提出優化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總體格局的思路和對策。)
2、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未來機遇和挑戰研究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加快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實證方法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未來五到十年發展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重點分析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新一輪世界科技發展浪潮、奧運經濟、世博經濟、CEPA實施等對這一地區發展的影響,提出應對的思路和建議。)
3、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資源整合研究
(從長江三角洲地區現狀出發,著眼于區域可持續協調發展,實證分析區域內各地區的社會發展層面客觀存在的地區差異以及對區域整體發展的影響和制約,深入研究如何加強在人口管理、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體系、文化產業、社會中介組織等社會發展資源方面的區域整合,提出加快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4、長江三角洲地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研究
(從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發展實際出發,著眼于建立以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制造業體系及現代服務業體系,研究分析區域內各地區產業政策、引進外資和世界制造業轉移對長江三角洲產業發展的影響,提出各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共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提升能級的建議和思路。)
5、長江三角洲區域統籌規劃問題研究
(著眼于加快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協調,配合國家編制長三角區域規劃,研究探索跨省級行政區區域規劃的方法和途徑,借鑒國際經驗,重點分析區域規劃編制和實施相關的體制、機制以及組織機構等。)
6、長江三角洲地區完善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研究
(著眼于加快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區域發展現狀出發,研究分析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效率、規范產權交易等區域金融的制約性因素,提出完善區域資本市場、產權交易的對策和思路。)
7、長江三角洲地區跨國公司發展態勢研究
(以實證方法研究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跨國公司投資和運營的特點、趨勢,以及對地區乃至國家產業結構和宏觀經濟的影響。)
8、長江三角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分工與配套銜接研究
(以實證方法分析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重點研究區域港群、交通運輸網絡、內河航道治理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對路網、河道、交通設施、運輸工具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地區間合作分工和配套銜接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思路。)
9、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研究
(總結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的體制、機制運作經驗,在比較和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探索促進長江三角洲區域共同發展的合作體制、機制創新。)
10、長江三角洲資源環境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從長江三角洲資源環境保護現狀出發,研究現有資源環境保護體制和機制的運作特點及其制約,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11、長江三角洲區域立法協調與法制環境建設研究
(深入研究長江三角洲地區間立法協調對加快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影響及其相互關系,提出優化法制環境,加強地區間立法協調的方法和對策。)
12、長江三角洲構筑跨地區政策體系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實證分析地區政策的跨地區外部影響,探索政策跨地區外部影響的評估方法,從加快區域整體協調發展出發,研究和提出地區政策連動、互補的對策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