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徜徉于漢畫世界
講座時間:6月13日(星期一)下午14:30-16:30
講座地點:7-303報告廳
講座人: 王洪震館長
附件:王洪震館長簡介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漢畫像石概說
漢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漢代大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墓祠、墓闕上的以石為地、以刀代筆的石刻藝術品。
目前,我國發現漢畫像石的地域很廣,分布區域主要有4個中心:一是河南南陽、鄂北區,二是山東、蘇北、皖北區,三是四川地區,四是陜北、晉西北區。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豐臺,浙江杭州,陜西邠縣,也有零星發現。前3個區域都是當時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心;陜北、晉西北區在東漢順帝以前是北方邊防重地,其中心綏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貿易通道上。據資料稱,現已發現漢畫像石一萬塊左右,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漢畫像石發展時代和地區分布都有軌跡可循。畫像石產生在西漢中葉,即國家財力勢力最為雄厚發達的時期;西漢末至東漢初是畫像石的發展期,地點分布以河南、山東、湖北為主;東漢中晚期是畫像石的全盛期,山東、南陽畫像石在此時臻于繁榮,其它各地也開始流行畫像石,并較快形成地方風貌;東漢末年,戰亂局勢使社會生產遭受重大破壞,畫像石失去了存在的社會基礎,全面而迅速地走向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