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湖州日報5版頭條以《一群人溫暖一座城》為題,報道了我校青年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情況。全文如下:
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湖州師范學院青年志愿者服務社會側記
記者 李 華
因為共同的目標,他們自天南地北來到這座城市;因為熱愛這個城市,他們努力為之服務、奮斗。因為他們,這所學校更為自豪;因為他們,這座城市愈加溫暖。
這個可愛的群體就是湖州師范學院青年志愿者。組建于2002年的湖州師院青年志愿者總站,下設11個學院青年志愿者分站,注冊志愿者14354名,延伸省內外200多個實踐基地。五年來,總站共組織大型青年志愿者活動500多次,參與學生數三萬多人次。近日,該站被評為省級青年志愿者杰出群體。
義務獻血,生命更加美好
很小的時候,她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學到一篇文章《永生的眼睛》,故事給了她很大的觸動。上中學時,她第一次有了無償獻血的念頭,卻因未滿18歲,沒達成愿望。上大學后,克服身體原因,先后獻血4次,總量已1600CC。她就是理學院的大四學生、青年志愿者任婷婷。
2005年,任婷婷萌生了捐骨髓的想法。2006年5月8日,深思熟慮后,她來到了市中心血站骨髓捐獻點。通過了身體檢查后,醫生慎重地告訴她,沒有家長的同意是不能捐獻的,她堅持認定自己是成年人,已經具備了決定能力與權利,“就當是完成我的一個心愿,你們就答應我吧!”最后,醫生同意了她的請求。
先斬后奏,讓任婷婷的母親特別不能諒解:“你現在幫助了別人,可是當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會來幫助你嗎?”她很體諒她的母親,就一遍遍地與母親溝通,希望得到同意。就在參加學校數學建模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打來了電話:“你已經長大了,有些事情我知道你可以自己做主了。”說完就掛了。她明白了話背后的意思,心里十分開心,那次比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幾年來,每當湖州血庫告急,湖師院總在第一時間組織學生獻血。去年9月27日,血庫發出O、A型血告急的通知,次日上午8時,數百名學生就等候抽血。迄今,湖師院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獻血達1000多人次,獻血量達20萬多毫升;網絡青年志愿者注冊近10000人。
服務地方,盡顯專業才能
這幾天,湖州師院生科院大三學生張君佳每天上完課就往實驗室趕,忙著幫老師檢測太湖水樣,為太湖藍藻研究及時提供數據。好不容易逮到空隙,張君佳向記者講述了他們與太湖藍藻研究結緣的故事。
去年暑假開始后,張君佳和同學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投入到了考察南太湖水質和植被生長情況的“野外生活”。每天早上6時,團員們騎車到湖州第一人民醫院,然后換乘4路公交車,到“治太工程紀念碑”下車,然后沿南太湖步行考察,直到下午3時左右結束。每天步行十幾、二十公里,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為了預防中暑,他們得帶上足夠的礦泉水、防曬品和中暑的急救藥品;由于許多實驗,像定氧、測溫等必須立即完成,每天得背著試管等必備的玻璃實驗用具;為了記錄南太湖的環境和植物生長情況,還要背上照相機、DV等攝像器材……炎熱的天氣、沉重的負載和難聞的水味,對于11名團員來說都是殘酷的考驗,但他們卻憑著堅強的意志堅持了下來。一個月時間,他們完成了水質檢測,采集了必須的水樣,為南太湖藍藻防治研究收集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并在2006年的基礎上豐富完善了南太湖植物志。如今,學生們在太湖流域設立了固定的水樣觀測點,時時關注著太湖水質。
為培養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去年,學校暑期社會實踐組織35支校級實踐小分隊、100余支院級小分隊、1萬余名學生奔赴全省各地開展了新農村政策宣講、科技興農、支教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環保宣傳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目前,不少實踐活動仍在延續之中,并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助人為樂,體驗加倍快樂
4月16日下午3時,衣裳街小學的一間教室里不時地傳來清脆的英語朗讀聲,只見20多名小學生在兩名女大學生的帶領下,快樂地拼讀著簡單的英語單詞。
雖然拼讀單詞對于孩子們而言稍嫌吃力,而且他們又沒什么定性,但兩名女大學生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導。看到孩子們終于能順利地讀出一個單詞,她們開心不已。一堂課4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從起先的排斥到慢慢接受,最后對兩個大姐姐依依不舍:有的緊緊拽著她們的衣角,有的纏著要和她們擁抱,有的則追到校門口不停地朝她們揮手……
自2002年與衣裳街小學掛牌結對以來,雖然外國語學院每年都送舊迎新,但每周三的教學活動卻風雨無阻。今年讀大一的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青年志愿者章俠,一進大學就接手了每周組織青年志愿者到衣裳街小學教英語的工作。他說:“雖然剛接觸這個工作時,非常擔心而且與學生也溝通不良,但是跟他們在一起久了才發現這些孩子非常可愛,也非常努力。”
2007年3月,湖州師范學院大學生義工站成立,成為省內第一個大學生義工站。如今,已有注冊義工800多人,預計今年可達1600多人。一年來,大學生義工站聯合青年志愿者總站,赴長湖監獄、市殘疾人托養中心等單位活動過10多次,1500多人參與了活動。
支援西部,充實人生歷程
推開法商學院老師辦公室的大門,發現一張辦公桌前,一推學生正圍繞著朱鴻斌,咨詢著服務西部活動的相關情況,而他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朱洪斌是法商學院的輔導員老師,也是該校2005屆化學教育畢業生,更是當年的服務西部計劃參與者。2005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已經逐漸嚴峻,朱洪斌畢業前就和杭州肯德基公司簽定了就業協議,有了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然而就在同學羨慕不已時,他卻做出了支援西部地區的決定。
這樣的決定引來了不少爭議,也導致了朋友的不理解和家人的不諒解。曾經,他也幾番思量、百般掙扎,但是最后他還是選擇了支援之路。如今,回顧這段歷程,他仍不后悔,他說,一年時間里,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日子過得十分充實,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增強了。他說,如果有機會,他還會去支援西部。
在湖州師院,像朱洪斌這樣的青年志愿者其實不在少數。從2003年開始,學校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自愿報名參與到“兩項計劃”中去,至今,已有24名學生加入服務祖國西部和我省欠發達地區的志愿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