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教育報6版半版以《立足地方 培養明體達用人才》為題,報道我校著力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全文如下:
立足地方 培養明體達用人才
——湖州師范學院著力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
張 舟 曉 曇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湖州師范學院,就坐落在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湖筆之鄉”、太湖南岸的全國魅力城市浙江省湖州市。
半個世紀以來,這座浙北師范教育的唯一高等學府,傳承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明體達用”的“湖學”精髓,在一代又一代師院人的努力下,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和諧共進,奮發有為,譜寫了初創、重建、升本、跨越式發展不平凡的創業史和奮斗史,形成了師院人堅毅前行、不斷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動力源泉。2005年,以良好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占地1665畝,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有4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等10大學科門類。多年來,湖州師院堅持改革創新,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新手段、新途徑,為地方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明確定位 創新育人機制
湖州師范學院是一所師范特色、地方特點鮮明的地方教學型本科高校。學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16年在湖州安定書院舊址創辦的錢塘道第三聯合縣立師范講習所。胡瑗主張的“明體達用”辦學理念,強調體、用、文的有機統一,主張培養體用結合、理術兼長的人才。胡瑗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師于古而用于今,湖州師院以“明體達用”為校訓,并賦予其現代大學的精神內涵:“明體”即明德立志,學會做人;“達用”即學以致用,學會做事做學問。隨著辦學歷史的積淀,“明體達用”這一胡瑗教育思想的精髓已內化為廣大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進入新世紀,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湖州師院連續開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本科教育”、“面向市場、服務地方”、“大學理念與大學精神”、“科學發展、特色興校”等六次教育思想大討論。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類型和辦學面向,確定了立足地方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認真實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的人才培養理念,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大學生能力培養。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分別達95.7%、96.39%、94.8%、93.75%和95.52%,連續幾年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
湖州師范學院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在2005年對湖州師范學院449名畢業生的抽樣調查中,用人單位測評優良率最高為96.21%,最低也有86.38%。目前,湖州、嘉興兩市培養基礎教育師資中湖州師院畢業生已占50%以上,而這兩市的基礎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位居前列。湖州市有21名中小學校長入選浙江省名校長工程,其中13名為湖州師院畢業生;有56名教師入選浙江省名教師工程,其中30名為湖州師院畢業生。
為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2004年,湖州師院改革學生評價激勵機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學生獎學金評定等六個辦法,改革學生評價激勵機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一是取消延用多年的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打分排名的做法,建立在學生成績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記實、申報與評審相結合的學生評價激勵新機制,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獲得發展的平等機會。二是整合各類學生評獎,把學生獎勵經費的85%集中在對學生的專業成才和個性發展的獎勵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等不同情況,設立專業獎學金、技能獎、學習特別獎、科技獎、創新獎、學習進步獎、文體活動獎等七項獎項,獎勵考級、考證、考研。三是把“三好”生評比改成了優秀學生評比,以更貼近大學生實際。四是充分體現二級管理,給二級學院留下了更多從院情出發,發揮管理效能的空間。通過“一幫”(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二激”(激發大學生的青春激情,激起大學生的成才渴望),實現了“三提高”(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綜合能力和思想品質)。評價激勵機制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受到廣大學生的普遍歡迎。近三年,湖州師院學生獲國家、省級以上科研獎370多人次,有170多位學生考上研究生。這一改革也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著力推進從主體到主導者的系統改革,建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兩個層面的激勵機制,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機制和環境。為進一步創設良好的育人機制,湖州師院積極推進從主體到主導的評價激勵機制改革,強化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2004年,出臺了《教書育人績效考核試行辦法》,并在崗位聘任中增設教書育人崗,建立教師“教學、科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個維度的評價體系。2006年,又進一步改革完善教師評價激勵機制,強化育人工作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獎等關鍵環節的作用,引導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工作。許多教授、博士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和學生導師,形成低年級以班主任全面負責制為主、高年級以導師制為主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新格局。
以生為本 創新培養模式
湖州師范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觀念,著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系統制定各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訓練計劃,明確各階段的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通過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科技競賽、科研項目等科研實訓,系統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根據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圍繞學校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培養要求,湖州師范學院通過園區規劃、制度建立、創業輔導、人才推薦、市場開發、資金支持、培訓支持、場地支持等,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新的創新創業實訓空間,并配備專業指導老師,使大學生創業園成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還非常重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原有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緊密合作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新思路,豐富校企合作內涵,引導基地單位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科研活動及師資隊伍建設等。
在推進學分制改革的過程中,湖州師院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學生科研創新激勵機制。2003年,學校增加學生選課自由度,新增“任意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增設創新學分,實現學生科研項目與專業課程的對接,科研立項與學生課外實踐相結合,促進科研與創新的相互推進。至今,學生科研已開展5屆,立項273項,學生公開發表論文200多篇。
課程教學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現途徑,它是培養過程的集中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以能力培養為重心,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著力構建完整、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湖州師院以精品課程為抓手,狠抓課程建設質量,取得明顯成效。2003年起,根據教育部實施“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有關要求,學校制定了《湖州師范學院精品課程建設實施辦法》,積極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形成國家、省、學校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F已建成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7門省級精品課程、56門校級精品課程。通過精品課程建設,不僅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而且從中培育出一批優秀的教學成果。
優秀的教學團隊是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障。這幾年,湖州師院加強教學型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優秀教學團隊,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有專任教師750人,正高職稱人員100人,副高職稱人員220人,博士碩士480人。通過實施“345人才工程”、“318人才工程”和“526人才工程”,一方面大力加強碩士博士生教師、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教授的培養,激勵全體教師奮發進?。涣硪环矫婕哟笸度肓Χ龋扇≌邇A斜,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以及緊缺專業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2005年,學校出臺《湖州師范學院關于加強教學工作激勵機制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健全課堂教學、教學建設、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獎勵激勵機制,設立“教學十佳”、教學成果獎、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實驗教學優秀獎、教學名師獎、優秀教師獎等獎項。目前已擁有省級教學名師2名,省級教壇新秀4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強化能力 創新成才途徑
在高校大擴招的新形勢下,該如何保證本科教育的質量?湖州師范學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近幾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訓練工作,強化系統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2004年下半年,學校全面推行導師制。教師結合本科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等,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和科研工作的指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在校學生通過調查研究進行科研立項。從“湖州超市發展特征研究”到“湖州市旅游客源地市場調查和營銷對策研究”,再到“關于安吉竹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與競爭力分析與研究”,學生們密切關注著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和具體矛盾。2003年至今共有260多項校級立項。在去年浙江省科技廳公布的2007年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新苗人才計劃)項目中,湖州師范學院共有7個學生科研項目獲立項資助。
學校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力,并出臺了《湖州師范學院學科競賽管理暫行辦法》。不但在校內開展了許多學科競賽,而且引導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如2006年組織學生參加了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11項,參與671人次,獲獎217人次,實現了學科競賽三大突破:數學建模國家級一、二等獎零突破,多媒體設計作品省級一等獎零突破,電子設計競賽省級一等獎零突破。
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學校健全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標準,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了學校檢查、學院自查、校內專家抽查、校外專家審查相結合的“四查”程序。根據評價結果,對畢業生、指導教師、下屬學院進行獎懲,以評促改、以獎扶優。在浙江省教育廳公布的2007屆普通高校畢業設計(論文)抽查結果中,化學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雙雙名列第一。
湖州師院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拓展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學渠道,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建立各類實習基地235個,為學生實習創造良好條件,滿足各專業學生實習的需要。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配備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習、實踐活動,取得明顯實效。僅2007年,學校就有7支實踐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團隊,14人被評為省級先進個人,3個單位被評為省級社會實踐基地,學校還被授予浙江省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工作獎,校青年志愿者服務總站被評為2007年度省級青年志愿服務杰出集體。
湖州師范學院已走過半個世紀的高等教育歷程,新世紀新階段,湖州師范學院將堅持科學發展、特色興校,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著力提高服務地方能力,以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為目標,改革創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