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湖州日報》18版以《湖師院打響農村衛生人才品牌》為題,報道我校醫學院農村社區衛生人才培養工作。全文如下:
湖師院打響農村衛生人才品牌
全省三家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基地,醫學院是其中之一
今年還將培養100名農村社區衛生人才
本報訊 近日,浙江省衛生廳和教育廳批準了三家農村社區衛生人才培養基地,湖州師院醫學院作為全省最早開展定向培養農村社區衛生人才的學院,成為全省三個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湖州師院醫學院能成為浙江省農村社區衛生人才培養基地,與湖州市政府2007年的出臺的一項決策有關。據了解,湖州市政府對農村社區醫生隊伍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后,在2007年3月專門出臺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定向培養農村社區醫生工作的意見》,連續三年實行由政府出資、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優惠政策,在全省首創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新途徑。湖師院醫學院在市政府、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率先開始為地方培養定向就業的農村社區衛生人才,今年還將為湖州市繼續培養100名左右的農村社區衛生人才。
“師院不僅要為湖州市培養農村社區培養衛生人才,更要放眼全省尋求合作,辦出師院特色、打出自己品牌。”在黨委書記陳德喜提出這一目標后,醫學院主動出擊,趕赴省內各地市進行聯系溝通,2008年與寧波市衛生局建立了合作培養關系,今年又與舟山市衛生局簽訂了40名學生的培養協議,還與嘉興市衛生局達成了定向培養的合作意向。
在對外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時,醫學院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生命線,探索建立了“校地共育”臨床醫學(社區醫學)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模式,與合作地市的衛生行政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培養農村社區急需的衛生人才。大到教學計劃的制定,小到學生實習的安排,合作地市的衛生行政部門全程參與到學院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來,保證學院培養的人才地方用得上、用得好。“校地共育”模式把醫學院教育資源優勢、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的政策優勢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市場優勢整體發揮了出來,得到了合作地市衛生行政部門的肯定,也很受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