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已基本結束,據相關部門統計,我校共有398名(含求真)學生報名參加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152名(含求真)學生上線,上線率達38.2%。其中生命科學學院(含生命科學系)、外國語學院(含外語系)、理學院成績最為突出。
生命科學學院共計108人報考了2013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上線的60人中有54人分別被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錄取,占據全校成功考研學生總數的1/2;較2012年同比上升5.9%。該院輔導員柏春美表示,生命科學學院考研再創新高是在獨特的“不因考研而考研”氛圍下營造的。從大一開始,學院就專門制定了“大一融入,大二實驗,大三競賽,大四考研”培養方案,通過開展講座、論壇等活動,從競賽、科研、留學、考研、就業五個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制藥工程(化學方向)090923班余甜憑借自己的堅持與努力,順利被東南大學分析化學專業錄取。在余甜看來,她特別佩服考研的學生,“剛開始,我沒有考研的打算,因為我覺得很難。后來在學校的鼓勵支持下,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考。我們應該自己給自己勇氣,對自己的目標要高一點。”余甜如是說。在下定決心后,她幾乎天天泡在考研教室,不斷向已考過的學長學姐打聽最新考研信息。回憶考研那天,余甜用驚心動魄來形容,在看到全是英文的試卷時,她幾乎傻眼了。“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但馬上鎮靜下來,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認真答題。所以我覺得考研心態也很重要。”余甜說。生物技術090922班龍玲成功考取復旦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她認為考研沒有那么復雜,院里良好的氛圍,熱心的老師、輔導員、學長和學姐,付諸自己的堅持與夢想走下去,成就考研就不會遙遠。生命科學學院考研學子得到該院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也是該院考研生態的一大特色。考研復習過程中,考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咨詢相應專業的老師求教解決疑難,老師們除了在學生專業疑問上悉心解答,而且還會在學生考研日常生活及考研心理調試方面予以指導。
外國語學院(含外語系)今年考研也有新的突破,共有15人上線,占畢業生總數的4.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優異成績的取得,與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學生自身的努力密切相關。外國語學院始終把考研工作作為學風建設的重點,從低年級就抓起,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成立考研興趣小組。學院積極舉辦考研專題講座和考研交流會,老師們更是積極耐心地為學生提供考研信息和報考指導。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當,外國語學院考研達線率逐步提高。
理學院今年學生考研上線12人,占報考人數的27.9%,錄取11人,占畢業生總數3.8%,尤其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今年錄取人數為4人,占專業畢業人數6.9%。近年來,理學院一直十分重視學生考研工作,“學院召開考研動員大會,在獎學金的申請、跨專業考研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更加鼓勵非師范專業的學生考研。”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利華表示。在具體措施上,理學院對考研的學生給與了特別照顧。學生可以選擇兩門考研輔導班的課,以此來修學分,這樣既可以學到考研的相關知識,又可以與學分掛鉤,考研學習兩不誤。此外,對于大四師范專業考研學生,學院安排他們湖州本地學校就近實習,也給他們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今年在我校考研學子中,還出現“抱團考研”的現象。錢恩仁、盧榮杰、姜峻、王乾震、陳軍五位同學來自同一個寢室,今年全部考上研究生,分別被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錄取。“抱團考研”既可以讓考研學生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以391分考入江南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的盧榮杰表示:“我們是戰友,我們為了一樣的目標在努力奮斗。”“每天早上我們一起出門去自習,晚上回到宿舍睡覺前大家聊聊天討論復習的難點,互相鼓勵。”錢恩仁表示,他們平時會共享考研資料,晚上熄燈后,他們臥談的內容是互相提問,“大家的專業差不多,復習有很多共同點,有人問一個問題,很可能會難住大家,這正是集體查漏補缺。”“考研不辛苦是假話!要是沒有這群室友的陪伴,我估計都放棄了。”陳軍表示,考研的過程中有很多艱辛的時刻,我們也經常一起打打球,看看電影,放松一下,互相鼓勵。姜俊說道雖然是考研宿舍,但并不是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備考。“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一樣,有的人覺得在圖書館自習效率高,有的人則偏愛自習室,所以我們各學各的。”據了解,他們五個人報的輔導班也不盡相同,大家會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作出選擇,同時,這樣也能夠掌握更多的資源,便于大家在眾多的材料中去粗取精,提高效率。
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092633班的翁亦周已成功被英國利物浦大學錄取。利物浦大學是英國久負盛名的研究型重點大學,是英國最古老的六所“紅磚大學”之一,也是英國名校聯盟“羅素大學集團”創始成員。在很多同學都選擇國內高校時,翁亦周卻被利物浦大學的建筑系深深吸引,“我考研就是想更好地接觸設計專業領域,吸收中西方不同的設計理念,與世界接軌。”剛進大學,翁亦周就有這個目標。相比于國內大學,國外學校對學生在校的專業成績要求更高,因此,從大一開始,翁亦周就對自己的學習非常嚴格,大一到大四,他的各科成績均都名列前茅。回憶考研的過程,翁亦周表示非常復雜。申請材料,填報各種表格,整理平時的設計作品、作業……幾乎每一項都是一個關口,差一點都不行。“如果說考國內高校是沖刺,那么我的考研就是細水長流”。對于有志愿報考國外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翁亦周分享了他的經驗:“首先英語一定要好好學,其次專業成績不得馬虎,盡量考高分。因為它以你整個大學期間的成績績點為標準,所以自己要有一定基礎。”
“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最適教育、最佳發展’理念指引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和才能發展的成長路徑,積極鼓勵大學生考研深造便是其中之一。”教務處副處長劉東表示。為助力考研成功,學校對有志于考研的學子以各種形式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根據二級學院學生人數每年撥給學院相應的考研專項經費(按照每百名學生300元,每學院不低于1000元的標準),用于學院考研的日常管理、考研宣傳、指導學生及教研業務等活動,學生考取研究生按照2000元/生標準執行獎勵。此外,學校還出臺了《湖州師范學院關于推進本科生考研工作的辦法》,學校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狠抓學風建設,營造濃厚考研氛圍,有效促進了我校考研成績的節節攀升。
學生記者:吳宇婷 顧文婷 周穎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