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在課堂上體驗生存的藝術嗎?你見識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開藥方嗎?你知道是什么讓每堂課都成為心靈風情自駕游嗎?請走進湖州師范學院的公選課堂吧!這里的精彩演繹將解答這些疑惑。
我校今年開設的78項公選課程中,有不少課程在學生選課期間便出現人氣爆棚現象,很多同學因沒選到心儀的公選課程而唏噓不已,大呼“選課是場速度競技賽”。這些公選課究竟有何等魅力令諸多學生紛紛“追捧”?請跟隨記者一起來看看吧!
無限實踐 領略生存的藝術
“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們公選課季志老師就拿著一條粗鐵鏈和一把大鉗刀進了教室,這樣的開場讓我們都很好奇,迫不及待想知道課堂上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選修了《生存的藝術》的周同學這樣講述她上的第一堂公選課。
季老師的這門公選課比較注重內容的實踐性,自教學伊始便使用實體工具教授大學生高校安全防范知識。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生存的藝術”多方面含義,季老師還特別開設了一系列實踐課,讓學生們親身領略其藝術魅力所在。
他會帶領同學們到田徑場共同體驗集體休閑活動的樂趣,如三人板鞋跑、集合、拔河等活動,吸引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他還邀請湖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們親自參與課堂,為同學們認真講解并實施CPR 及包扎術的重要流程。課程最后,季老師會以考核的方式考查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與知識儲備,為應對生活中突發事件奠定了良好基礎。
“生命是生存的核心,享受生活是生存的一種藝術。”季老師表示。
古哲易經 碰上現代與中醫
“同學,今日見你面色發白,聲音欠虛,是否近日食欲不振?”
學生點頭稱是。
“且讓我為你切脈。”
學生上前。
“脾胃不合而顯脾虛,需服參苓白術丸和香砂養胃丸,以陰陽調和。”
這樣的對話不再只是出現在電視劇里,而是真真切切地在蔣瑞老師的《<周易>與中醫》公選課堂中上演。
蔣老師以古代哲學《周易》為導,如庖丁解牛般循其編排之體例,加以工具書中注釋及圖文的解讀,帶領同學們了解《周易》與中醫兩者關系的基本知識,并將中醫的“望聞問切”融入到課堂實踐,教會同學們簡單的診斷、把脈、用藥,讓同學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調和之美。
同學們為巧妙的授課方式、深厚的國學精華所深深吸引,爭相自愿成為蔣老師開診的實例,將習得的中醫“周易化”知識記于心,落于行。下課后的講臺成為同學們的領地,大家與蔣老師延續實例互動,文化氣息濃郁。
“《周易》本身是一部難讀懂的古著,中醫本身是我國根于治本的文化瑰寶,而兩者之間講求陰陽調和的共同紐帶千年相系,流傳至今。我這門公選課就是希望取傳統文化之精華,將同學們對其的興趣發散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文化,教人發展。”蔣老師說。
心靈旅程 對話自駕與民俗
當老師變身“心靈驢友”兼“故事家”來到課堂,這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自駕旅游及民俗文化》公選課章東飛老師自己是一名忠實“驢友”,有著8年“驢友”史,逮著寒暑假空閑之余就自駕游歷各地山川,感受異地風土人情。他旅途中的奇趣妙事摞起來一大籮筐幾天幾夜也講不完。因而,章老師開了這門公選課,不僅是出于對自駕游的熱愛,更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在他的課堂上開闊視野,了解祖國各地的民俗風情,累積社會經驗并加強旅游安全防范意識。
章老師上課形式獨特,不光自己講,請同學上臺講,有時還特意請自己的“驢友黨”分享“驢友驢事”。車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終破險境,70℃西藏高原歷時90分鐘烹得面食……章老師這些自駕旅途中的趣事讓同學們驚喜不已。少數民族學生親歷講臺,講述其家鄉飲食、婚葬民俗文化,帶來別樣的旅游故事。“特邀嘉賓”帶來“麗江特輯”,展開一軸秀麗卷宗,將麗江天然的明土凈地及淳樸的人文情懷一一呈現在同學們眼前。
如此異彩紛呈的自駕之旅,還吸引了一些對旅游感興趣的師生們坐以旁聽。而每周特設的兩大節公選課,共400多號座位幾乎座無虛席。
以上幾門課只是我校魅力公選課堂的冰山一角。以后,記者將繼續尋找受同學們歡迎的公選課,并一一呈現給大家,敬請關注。
學生記者:周穎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