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魚為什么死了?”
“我這淡水養殖有點問題,你們那能不能提供一個專家到我這看看?”
生命科學學院的吳成龍老師總是不斷接到類似的問題。“這些都是企業家們在向我們學校的專業老師咨詢水產養殖方面的問題。”吳老師介紹道,“由于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等問題,人工水產養殖將是未來重要的水產品獲取渠道。而我國水產從業人員總量不足,從業人員專業基礎薄弱、現代養殖意識和觀念落后,許多水產養殖企業都是靠自己摸索水產養殖的方法,所以我校建立水產養殖專業是十分符合社會需求的。我校的水產養殖專業剛成立,許多水產企業主動就與我們聯系,希望可以從這里挖掘人才。”
據吳老師介紹,我校設立水產養殖專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湖州坐落在江南魚米之鄉,水產豐富,太湖更是全國第二大淡水湖。同時水生生物學作為學校省重點學科,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科研條件。本學科負責人、副校長葉金云研究員是國家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浙江省淡水養殖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是淡水養殖領域的權威專家。
為創造優越的實驗環境和科研平臺,學校努力建設實驗室和實驗基地,現擁有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水生生物學與水環境研發中心、浙江省淡水養殖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技術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省級設施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杭州蕭山東海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共建)、湖州水生生物養護與開發創新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湖州市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湖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等。
我校在去年首開水產養殖專業,現有學生35人。“水產養殖作為現代農業技術很有市場,企業也十分需要這樣的技術人才。”學校招生就業處的謝杭老師介紹道,“新一屆的招生宣傳中,我們將更詳細地介紹學科背景和發展前景。省里也對此大力扶持,新一屆的該專業學生將享受免學費的待遇。”
“為了讓學生們真正了解這個專業,在新生報到當天,學院即召開了水產養殖專業交流會,學院副書記、系主任、專業老師、班主任都到場為新生和家長們詳細介紹這個專業。開學后不久,學科帶頭人葉金云研究員再次為學生們做專業講座,讓學生們清楚地明白自己會學什么,將來做什么,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班主任鄭穎說道,“班會會請資深的專業老師為學生介紹五大專業模塊各自的研究領域和所學課程,請優秀的學長學姐為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學院還根據學生興趣和要求實行個性化教育,進行專業指導,實施‘導師制’。” 所謂的“導師制”,就是充分利用生科院水生生物學科現有的科研平臺和師資力量,給水產養殖專業每一位學生配備導師,讓導師成為學生四年本科生活的‘引路人’,專業有人帶,不解有處問,困難有人幫。
“剛開始對這個專業還不是很了解,后來經過基礎的學習以及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實驗,逐漸產生了興趣。”水產養殖專業的劉鈺珠同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立下了考研的決心,“希望可以通過考研進一步深造,這樣不僅能讓專業知識有所增長,實踐操作能力也能獲得提升。”而她的同學陸智斌則確立了自己創業的意向,他說:“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知識都很實用,現在社會上也很需要這種人才。老師知道我要創業,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特意與我交流創業方面的知識,讓我更加踏實地為實現夢想打好基礎。未來我想用我之所學,結合我家鄉的水產資源,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學生記者:包一鳴 陳如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