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我們知道您主要研究教育哲學,之前承擔過包括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重要的課題研究,能跟我們談談您的具體研究領域嗎?
舒志定: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教育哲學。近年來主要聚焦馬克思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教師教育學、教育領導學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其中,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及當代價值研究,我是從2002年開始就一直堅持研究到現在,主持完成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去年又主持《馬克思人學教育思想當代價值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研究論文在《教育研究》、《教育學報》等期刊發表,出版《馬克思教育思想的當代闡釋》《人的存在與教育—馬克思教育思想當代價值》等著作。教師教育哲學研究也是我的研究興趣。我是從東西方教育哲學思想匯通中闡述教師教育哲學的理論框架,從解釋學教育學、現象學教育學等教育思潮中尋求中國教師教育哲學理論構建的思想資源。與教師教育研究相關的,是教育領導學的研究。這也是我新拓展的研究領域。教育領導學是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的新成果。管理是如何把事情做正確,而領導則是做正確的事情。這三個研究領域,我是用馬克思提出的“現實中個人”作為研究教育的邏輯起點,以“人是對象性存在”作為研究教育的思想方式,使三個研究領域的研究假設與研究旨趣相互關聯、一以貫之。
記者:您作為一名教育學專家,多年來又長期從事師資培訓工作,從您的角度出發,如何培養才能讓我們的師范生具有師范特質,或者說師范生最應該注重培養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
舒志定: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很快,對未來教師的培養上,我覺得重點應該培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健全人格。如果你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有教育理想與教育信仰,要把這項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把自己的滿腔熱情融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要記住“教育是一顆心靈撼動另外一顆心靈”的事業,我相信教師對教育事業具備宗教般的虔誠的價值。
二是敬畏生命。學生的生命處在變化成長之中。教師應該充滿對生命的期待、關愛與敬畏。如果教師帶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就不會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判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依據,而且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都一樣的可愛與富有價值。
三是優化知識結構。與農耕社會、工業社會相比,當代社會擁有的知識總量、知識更新速度以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著天壤之別,這也使教師的學科邊界變得模糊,迫切需要培養教師成為通識型的人才。我們在設計教師教育專業的課程時,就要考慮拓展教師的知識面與培養學習能力。
四是培養進取心。“變”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如果教師不能與外界保持主動的聯系,只能做一名“教室里的老師”,就會固步自封,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而當老師擁有開放的心態、寬容的處世姿態,就會主動學習、積極進取,以回應社會的挑戰與教育變革。
記者:我們從您上課的學生那里了解到,您上課的時候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與學生互動充分,很受學生的歡迎,您在教學中是如何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愛上您的課的?
舒志定:我覺得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和中小學老師的課堂教學的定位是有差別的。首先,大學課堂教學要以“研究”作支撐。大學課堂教學要反映學科發展新成果、新知識,不能照本宣科。很清楚,只有開展學術研究工作的教師才有可能做到。比如我們講教育學,如果不了解教育理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了解中小學教育的最新情況,教師講課就會有局限性。其次,大學課堂是學術的殿堂。我不反對老師把課堂教學氛圍打造得輕松、愉悅,但是,大學課堂教學不是“娛樂”,它需要反映學術的積淀、體現學術的厚重。我也不反對大學課堂是傳播知識的場所,不否定學生習得概念、熟背一套又一套“理論”的重要性,但是,大學課堂不能遺忘傳播思想的使命,教師務必要記住大學是讓學生在接受教育中變得更有教養。第三,大學課堂是一個“思考的課堂”。大學教師講課,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盡一切教育機會告訴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學會思考、如何喜歡思考。
記者:您曾受邀到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考察、講學,您覺得那些大學對比我們內地高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對您的教學和研究有什么啟發呢?
舒志定: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學交流,這幾點,讓我印象最深刻:
一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去臺灣學術交流,看到不少臺灣大學,校內設立“教學發展中心”、“學涯暨職涯中心”等場所,意圖是為學習、就業等方面面臨困難的師生提供幫助。二是崇尚知識、追求文明、追求進步的大學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德國洪堡德大學,面向校門第一幢教學樓,樓道里就能看到一面優秀校友墻。在韓國的一所校長辦公室,看到墻壁上掛著歷屆校長的照片,這都體現了他們對歷史和文明進步的尊重。三是老師上課沒有固定的教材,但老師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師拉著一個拉桿箱上課,箱子里面是最新的學習資料,內容豐富,上課時一一給學生展現。四是課堂組織形式靈活。老師講得不多,主要是班里的同學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匯報,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思想和創造力。
記者:現在學校非常注重教師的師德師風培養,您曾經也發表論文專門研究師德師風建設,您覺得如何開展我們學校的師德師風教育?
舒志定:師德師風非常重要,從大的方面說,它是學校履行辦學使命的保證;從小的方面說,這是教師做人的最低標準,是教師應該堅持的職業操守、職業良知。那如何來開展呢?首先是廣泛宣傳。加強教師思想教育,讓教師了解師德師風教育的意義,使教師意識到師德師風是成就自身職業價值的重要保證,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起著精神引領的作用。其次是制度完善。要認真梳理和研究師德師風建設的有關制度,創設公平公正的教師管理機制,構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教師文化。三是創新師德師風的教育方式。比如為教師創設優雅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使教師體會到職業的尊嚴與幸福感,實現教師師德水平提升與師風改善的意圖。
(記者:談錚渭 程龍)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