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噻,這個打印機真是太神奇啦,‘造’個埃菲爾鐵塔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我想學習這門技術,我想加入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社團!”在工程師文化節上,看著剛剛打印出來的埃菲爾鐵塔,工學院大一學生王帥激動地說,而一旁的3D打印機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打印綠巨人、蘭博基尼、鋼鐵俠……
在工學院的大學生科創中心,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專注地繪制圖紙、調試線路和機器。為了完成一個項目,他們互相合作,甚至廢寢忘食。“我們是玩齒輪的男人,我們用的是創新的意識而不是單純的勞動力。”省優畢業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秦運海說,“大學四年,課外的實踐讓我的專業知識學得更深入,得到的實際能力以后能夠運用到工作中。”據悉,工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注重社會需求、增加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積極打造第二課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社團激發科研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電控智能模型社團指導老師錢懿介紹,“通過專業的引導,我們團隊的學生能夠做出‘高端’的小飛機在天上飛,‘智能’的小汽車在地上跑。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在工學院,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本專業的社團進行學習和鍛煉。
學院各系部成立了電氣創新競技社、電控智能模型社、機械創新社團、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社團、設備檢測與控制社團數字化制造與仿真社團六大專業社團,每個社團配備至少一名專業指導老師,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專業實踐活動。專業社團還經常在學院微信上推送社團活動、科普小知識等,增加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他們對專業的認同和興趣。
學科競賽比拼學習技能
2010年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二等獎、2012年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一等獎、承擔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2項……在工學院的宣傳欄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科研競賽獲獎的喜報。“寶劍鋒從磨礪出。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不僅是讓他們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更重要地是讓他們走出學校,學習其他高校學生的先進技能。”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慧魚組指導老師李兵說。
工學院自成立以來,專門創建了大學生科創中心,以學生學科競賽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實驗室訓練參加比賽和完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同時,學院還邀請了多名省內外專家來院講學,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水平。目前,工學院承辦了校級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電工技能比拼競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競賽、電子創意設計競賽和“生力液壓杯”機械制圖競賽,讓更多的同學參加到科研競賽這個第二課堂,提升學習技能。
企業實訓磨練真才實干
“對于工科大學生而言,企業實訓是最大的第二課堂。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學院老教授程廣振說。近年來,工學院以就業工作為載體,積極拓展第二課堂的新模式,將第二課堂的觸角延伸到社會企業中去,以“走出去、請進來”策略主動上門與企業合作,建立了湖州宜可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機南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2個專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動手實踐平臺。在企業實訓的過程中,學生們還將在企業碰到的技術難題帶回學校進行研究,形成科研項目課題,有效突破它們的科研瓶頸,真正做到與企業發展同軌,適應社會需求。
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沉淀,工學院在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建設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學生學習氛圍良好,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