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馬原,前身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你會想到什么?枯燥乏味?說起哲學,你會想到什么?晦澀難懂?對于上過湖州師范學院熊曉紅教授馬哲課和馬原課的學生來說,情況卻是大不相同。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更是讓我不斷深化自己的思想。”“人們都說,讀數使人精密,讀史使人明朗,讀哲使人智慧,果然如此。哲學使我開始學著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去思考,使我變得明朗、聰慧。”“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次與大師的思想碰撞,閱讀是一個值得我們去享受的過程……這無疑是人生最為珍貴的財富。”……
這些都摘自于學生的閱讀卡。
每個學期開學伊始,熊老師就給學生布置課外經典著作閱讀任務,書目選擇要與教材的基本內容相關聯;學生可以參照教材的課后閱讀書目或者精品課程網站推薦的書目,也可以是相關著作的閱讀;可以只借一本精讀,也可以借閱多本;對于閱讀量與摘記字數也不作硬性規定,而是要求閱讀符合自身特性,開卷有益,做好課外閱讀摘記,學會作學術卡片,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熊老師說:“閱讀與摘記對于我們人生來說,是一輩子受益的,也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堅守的。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一個正直、善良、有益于社會和人民的人。”宋同學說:“以前從來沒有看過像馬原課外閱讀這種可以說是學術性的書刊,也很感謝熊老師讓我們摘抄,增加了不少知識,價值觀也有所改變、有所提升。”
當今社會“手機控”、“低頭族”盛行,紙質書籍尤其是經典著作的閱讀習慣漸漸被淡化、疏遠了,大學校園也未能幸免。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在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上開啟了提升國民整體素養和文化自信新篇章。大學作為一個孕育、滋養文化的殿堂,更是責無旁貸。
一開始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時,個別同學有抵觸情緒,也有不少理工醫學生以及體育生覺得看這類著作太枯燥太深奧,但通過閱讀他們收獲了喜悅。有同學告訴熊老師,剛開始拿起這種書,沒看幾頁就眼皮打架腦袋犯困,然而,一個學期的堅持閱讀之后,竟然領略到別有洞天,陳同學感慨:“看哲學書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卻在漫漫人生給你永久的教誨。”古同學打了個比喻:“課外閱讀就像玩游戲,玩著玩著就會成癮了;強迫自己去讀,久了,就會熏陶出不一樣的你。”熊老師記憶中有不少學生閱讀中的小插曲。“曾經有位女生借了叔本華的書來看,結果半夜兩點多給我發了一條超長短信,說心里實在憋悶,感到非常憤怒,真想把書撕了。”原來是閱讀中發現叔本華歧視女性。熊老師就細致地與她溝通,最后同學的心情平靜下來。熊老師說,像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不少學生在看書過程中遇到問題和疑惑會及時跟她聯系,她會耐心地引導學生用批判和分析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人物及其思想和觀點。
熊老師的課外閱讀第二課堂教學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1987年從北大哲學系進修回校后,難忘在北大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中與書香為伴的時光,就開始探索課外閱讀這一第二課堂。翻著裝訂成冊的一本本摘錄心得與感言,熊老師說之前只有布置閱讀任務,沒有保存資料,直到2005年主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省級精品課程建設,才開始著手資料積累。“現在我會把學生的心得體會錄入電腦,有時間看看這些睿智精到的閱讀感言,還是蠻感欣慰和自豪的。”
一個又一個學期,一批又一批學生在熊老師指導下,伴隨課堂教學進程,徜徉課外閱讀的書香世界,在摘記信息卡中敞開心扉、感悟人生。張同學寫道:“通過閱讀,我認識到高尚的目標需要高尚的方法去實現;正確的目標能正確指引我們前進。”呂同學認為:“書籍才是人類真正的名牌,充實頭腦,體驗智慧。”許同學從閱讀中感悟:“我們應該沉靜下自己的心,放下俗世的喧囂,去尋找人生的真諦。”閱讀了先哲著作的殷同學感慨:“人是需要學習一點哲學的,它使我對我的人生產生了不一樣的理解,讀它,可以明智、啟迪,讓我深受感動。”經過一個學期閱讀,楊同學表示:“要在有限的大學四年中,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熊老師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2010年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13年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倡導堅持課外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課程建設的鮮活特色之一。
學生記者:張斌慧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