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樓道就是上下樓的一個公共區域,現在通過文化樓道這么一建設,不僅有了美感,也有了‘溫度’。”最近,家門口的這番變化,讓碧浪湖社區的居民沈女士感到頗為驚喜。
原來,碧浪湖社區充分利用樓道的墻壁,由我校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黨員參與布置打造的特色樓道文化墻,已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獨特的景觀。這也是藝術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和碧浪湖社區黨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對共建的成果之一。
樓道里的人情味
從文明樓道公約,到文明小故事;從“上下樓梯、輕聲細語”的溫馨提示,到“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文明標語……在碧浪湖社區的不少樓道里,原本白白的樓道墻壁上,已被裝點一新。
每個樓道的布置各有不同,但其中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版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治家”、“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和睦相處”、“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人道之興,必由夫妻”……這是該社區樓道文化布置中,設置的“曬家風 話家訓”欄目。
藝術學院20140613和20130613班的美術教育專業的同學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平時所長完成了樓道的墻面繪畫。不論是可愛的卡通畫還是有著書香氣的中國畫,墻面上的每一筆都代表著學生黨員們對社區的關心和祝福,每一筆都傾注著學生黨員們對黨的事業的熱情和信心,每一筆都代表著社會滿滿的正能量。
“作為大學生,我們利用自身所學專業為湖州文明創建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作為青年黨員,這更是‘兩學一做’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黨員龔逸斐同學表示。
帶動居民一起布置
“藝術學院的青年黨員來了以后,不僅為樓道繪畫,還帶動我們居民用自己的才藝和特長裝點樓道,不僅讓樓道有各自的特色,而且通過這樣的展示,也讓鄰里間更加了解對方,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碧浪湖社區黨委書記張敏敏說。
223幢五單元的錢威,是我校的退休教師,也是一名書畫愛好者。這次,他不僅拿出了自己的10首詩歌,以及一些字畫,還發動自己15歲的孫子錢其聰一起參與。“他從小模仿能力強,這次畫了一幅荷花圖。你看,荷葉上面的青蛙也是栩栩如生呢! ”錢威笑嘻嘻地告訴記者,這是裝點他們自己的樓道,當然要大力支持。在該幢六單元,則有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畫家劉祖鵬直接畫在墻上的一些頗具江南風情的畫作。
“這個特色,都是由我們居民自己布置的。 ”碧浪湖社區婦聯主席張秀芳帶著記者來到了230幢二單元,這里有一面照片墻,上面是一張張微笑著的合影或單人的居民照片,用“請”、“再見”、“對不起”、“歡迎”、“打擾”等文明用語展示板串聯著,讓人看了涌上一股濃濃的暖意。
“這個繡工真不錯。 ”“是一樓家媳婦繡的嗎?下次跟她討教下看。”……就在該幢隔壁的四單元,傳出居民的聊天聲。記者過去一看,該單元裝點的是107室王曉琳家庭的十字繡。有花、有風景,還有卡通人物等,共5幅,看上去賞心悅目。
樓道文化 讓居民很享受
“目前我們共建設了20個單元樓作為試點,效果還不錯,已經有不少小區都來參觀過了。 ”張秀芳告訴記者,樓道文化建設將常規與特色相結合,除了樓道公約、文明用語、家風家訓等常規版塊外,根據樓道特色分別設置了書畫、家庭作品秀、墻繪、手抄報等特色版面。
“上樓下樓看得見,進進出出讀一遍。 ”居民吳阿姨說,透過家風家訓欄,仿佛能看到和了解鄰居家里傳承下來的一些好傳統、好習俗,可以互相學習。
“樓道文化建設,美化了環境,提升了文化檔次,也提高了生活質量。 ”退休教師錢威告訴記者,他家親朋好友過來時,都贊不絕口,夸他們這里弄得好,這讓他覺得很自豪。
張秀芳說,社區已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如果居民都普遍歡迎的話,將逐步在整個社區中鋪開。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