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才能足以稱王,為什么要選擇輔助劉邦呢?”
“張良家族世代為相,可能家族熏陶讓他更愿意成為輔助他人的人,在輔助劉邦的過程中也被劉邦的領導魅力所征服,才一直堅持到劉邦最終的勝利。”
“嗯,這個同學回答的非常好,但具體說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沒聽清......”
這幾天,同學們都被《楚漢相爭之職場競爭力》的課程吸引著,都被曾陽晴老師的幽默感染著,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曾陽晴是臺灣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副教授,《楚漢相爭之職場競爭力》本是線上的公選課,最近,我校邀請曾老師前來線下授課,共有400多人選課。本次授課歷時六天,每天三小時。

11月22日晚,記者有幸“蹭”到曾陽晴老師本次課程的第二節課,主要講的是“挫折”。還沒等授課開始,7-203報告廳中已經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同學。本次課堂上,曾陽晴老師共拋出了三個話題,大力倡導師生間的互動。
話題一:
“你經歷過最大的失敗是什么,你是怎樣熬過來的,你從中學到了什么?”當曾老師以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拋出這個話題時,全體同學一陣沉思后,老師鼓勵同學們上臺講述自己的“失敗”經歷。“我經歷的最大挫折就是高考,第一次高考時,我只考了300多分,自己不甘心就此失敗,我決定復讀。經過一年的努力,高考成績上升150多分考進湖師院。”站在講臺的李同學說道。曾老師由此也說出了自己當年高考的情形。一度自信的他卻被第八志愿錄取,經過一系列的自我思考,最終以專業成績第一和大學不向家里要生活費為交換,轉系進入自己鐘愛的中文系。

話題二:
“你覺得劉邦和項羽有什么不一樣的特質?這些特質如何影響他們的成功與失敗?”話題一拋出,大家都相互討論,交換自己的觀點。曾老師鼓勵大家一定要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請給我一些掌聲鼓勵一下。”當黃同學吞吞吐吐地說完這句話,大家都配合地給予了熱烈掌聲。黃同學的自信增加了,繼續說道:“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項羽可以說是一個軍事家,劉邦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劉邦能夠忍辱負重,頗具氣概地讓出咸陽,而項羽高傲,寧愿在烏江自刎也不愿過河茍活。另外,我更喜歡霸王別姬那樣的愛情。”課后,黃同學表示:“有了同學們的掌聲鼓勵,才讓他能夠繼續面對三百多個人繼續發言下去,這也是一個鍛煉過程。”
話題三:
“今年公司要升兩個人當主任,而你的表現還不錯,自己也有信心,領導也看好。而你并沒有升職,你會如何面對?”
上臺發言的同學主要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公司的任用不合理,打算另謀高就;第二種是自身的原因,也許是自己不夠好,以及優異表現未被看到。曾老師說大多數同學都會做出這樣的反應,找個地方宣泄并且平復一下情緒,這是人之常情。曾老師也分享自己曾經初入職場的迷惘、買醉,到最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從劉邦與項羽到同學自身,從楚漢相爭到職場競爭,課堂上的同學們跨越歷史長河眺望未來征程。“我們的課程不僅是總從歷史借鑒經驗運用到現實,也是通過我們現狀去更加融會貫通地理解歷史,我一直覺得只是一味地回到歷史的場地和時間去學習歷史文學這樣太悶了,學生很難理解。其實重要的是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大家可以對未來處境有所思考。”曾老師這樣介紹他的課程。
曾老師推陳出新,將楚漢相爭與職場競爭相結合,給暫時還沒有進入職場的學生打一劑強心劑。曾老師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楚漢之爭的典故,正確面對未來現實中的困難,學會思考。
這節課不是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教學,而是老師與同學的親密互動。各個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后由代表到講臺發言,最后每個小組也要記錄下自己的心得。同學們紛紛表示這種學生參與性強的課程很受大家歡迎和喜愛。
“這樣的課程能開闊我們眼界,希望以后學校能開設更多類似的課程供我們學習。”黃志遠同學表示。
據了解,臺灣中原大學與我校是簽約合作學校,為全臺灣公認私立綜合學校排名第一。每年我校都會選派幾十名優秀大學生赴中原大學學習交流。本次邀請曾陽晴老師來我校授課,是我校首次與中原大學在課程教學上的交流。對外聯絡與發展處處長范麗峰表示:“本次我們引入臺灣中原大學的課程,不僅是邀請中原大學的優秀教師給我們的同學上課,開闊同學的眼界,更是要把中原大學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優秀的教學方法引入進來,供我校學習借鑒。”
接下來,學校也會根據同學們的課堂反饋,適時引進中原大學的部分專業課程,供同學們學習。
學生記者:王鑫 陳小玉
攝影:王居易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