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化學系基礎上組建而成。學院前身為1958年創建的湖州師范專科學校生化科,1979年后依次改為嘉興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科、湖州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湖州師范學院化學系,1999年開始本科教育。學院現有化學(師范)、生物工程、制藥工程、水產養殖4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000余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專任教師58人,其中正高職稱11人,副高職稱25人,博士42人(含3人在讀)。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員4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資助對象4人,市“1112人才工程”4人,校級“陸增鏞”教師獎獲得者2人,校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7人,校級優秀青年教師6人。
學院的水產和藥學為省一流學科,水產養殖學人才培養項目為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生物工程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化學(師范)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省級精品課程3門,出版省級重點教材2部。學院教師先后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49項(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市廳級項目44項。教師發表一級刊物及SCI、EI收錄等文章186篇,獲國家發明專利33項,與企業合作項目累計完成100余項。
學院實驗室總面積1.8萬平方米,總資產達2000多萬元。下設生物、化學、材料3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水產養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點建設項目。擁有我校首個水生生物與環境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浙江省工程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水生生物學與水環境研發中心、浙江省新藥創制平臺湖州工作站、水生生物學與水環境學科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建水生動物育種與健康管理研究所,與湖州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建湖州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創新中心和南太湖水生生物生態與環境野外觀測研究站。

專業介紹
化學(師范)專業
化學(師范)專業于1958年開始招生,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四大基礎化學實驗室以及中學化學教法實驗室、精細化工實驗室、水化學實驗室、高分子化學實驗室和學生微課說課訓練室。
化學專業有專任教師14名,其中2名教授,5名副教授,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人。目前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省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 1人,市“1112”人才工程2人。近年來,教師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已發表科研論文30多篇。《無機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
專業主干課程有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現代儀器分析、化工原理及實驗、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化學教學論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化學專業知識、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和基本科學素養的復合型人才,能在中小學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科學、化學等課程的教育教學,以及從事化學、化工、環境等領域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師范技能訓練營”、專業學科競賽等,開展大學生四年目標式成才活動,成效明顯。學生獲國家級師范生技能競賽二等獎1項;省級挑戰杯二等獎1項等;涌現鄉村教師代表王玲彬,《中國科學報》以堅守扎根農村的“教師夢”》為題報道了她的“鄉村教師夢”。

師范技能訓練

扎根農村的“教師夢”的王玲彬
———————————————————————————————————————————————
生物工程專業
生物工程專業2002年開始招生,2007年成為校級重點專業,2009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下設微生物發酵工程、生物制藥、現代生物檢測技術三個方向,目前已培養學生1300多名。
本專業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級實驗師3人; 博士7人,在讀博士1人; 有2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人入選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專業主干課程有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食品檢驗技術、生物制藥學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現代生命科學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與產品研發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本專業注重學生實踐和科研能力的培養。近年來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校級科研項目26項。學生考研深造的比率超過20%,名列全校前茅。

徐秀芳教授指導學生實驗
———————————————————————————————————————————————
制藥工程專業
制藥工程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 全日制在校生達400人,歷年就業率圴超過全省同專業平均水平。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有17名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教師占47%,博士占82%,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1名,省綠色農藥2011協同創新中心主任1名,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名,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名,省優秀教師1名,省教壇新秀1名,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名,市1112人才工程培養人選2名。專業建有省綠色農藥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市微生態與食品農殘檢測重點實驗室為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培養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專業主干課程有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化工原理、工程制圖、機械基礎、制藥工藝學、制藥設備與工藝設計、課程設計等。
制藥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綜合專業素質和創新意識,能在醫藥、(功能性)食品、化妝品、化工、生物、環保、輕工等相關部門從事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提出“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貫,教研相長”的理念,形成校內外基地互補、產學研基地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新模式,強化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出高質量考研與高質量就業同步發展的人才培養路線,專業考研率連年遞增,達到30%以上。

浙江省十大成才先鋒——賴玉嬌

2012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2012年度浙江省優秀團員”——史潔文
———————————————————————————————————————————————
水產養殖專業
水產養殖學專業于2012年開始招生,2014年實用技能型水產養殖人才培養項目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同年,被浙江省教育廳列為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人,教授3人,博士占75%。教師隊伍中擁有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1人、第三層次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近五年專業教師主持各類研究課題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科技專項等20余項,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其中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錄20余篇;舉辦國內外重大學術會議3次,并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本專業所在學科系“十二五”省重點學科、“十三五”省一流學科,擁有水生生物與環境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HU-UQAR 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Aquaculture and Environments)、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平臺南太湖保存基地、浙江省淡水養殖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浙江省教學示范中心、浙江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水生生物學與水環境研發中心、水生動物育種與健康管理研究所(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建)以及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創新中心與南太湖水生生物生態與環境野外觀測研究站等。實驗室總面積35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及試驗設施資產總值3000多萬元。
專業主干課程有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含實驗)、養殖水環境化學(含實驗)、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含實驗)、池塘養殖學、水產動物病害學(含實驗)等。
本專業以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培養具備水產動物和植物的繁殖、育種與增養殖技術,具備水產動物的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治、漁業水域環境調控、水產養殖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及漁業管理等工作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五年來,學生申請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6項;發表論文1篇;各類學科競賽獲獎14項,其中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1項;參加水產中國-全國高校大學生行業聯合暑期調研活動,連續三年獲得一等獎;2016屆(首屆)畢業生有6人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2017屆的研究生升學率達46.4%,報考錄取率達81.25%。

學生實驗

環太湖生態文明志愿者活動

國際聯合實驗室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