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懷斌(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兩山”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14處提及“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對于黨和國家事業至關重要。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五年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叮囑,“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既是黨確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價值目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追求。
一、新時代是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 “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些重要論斷和要求表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價值目標,準確把握人民期待的美好生活的基本特征、價值要素,在新時代新實踐中依靠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所需的一切社會條件。
“美好生活”作為評價一種社會建制下人的存在狀態的綜合性價值標準,它的內涵和外延都是動態的、歷史的、社會性的。從哲學意義上理解,美好生活是理想與現實的對立統一,它既是一定社會制度中人們對自身生存生活狀態的價值預期,也是人們創造并滿足既有生存生活條件的價值體現。向善、自由、公平、正義、責任、關愛、和諧、民主、法治等價值要素在人類社會的不同時期、以不同的結構及影響力規定了各種美好生活的理論與實踐。隨著文明發展、社會進步,美好生活的規定性要素將更加齊備,對每一項要素及其關系的認識將更為深刻,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將更加完善,各種制度文明下美好生活方式的交流影響將更為積極廣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更好地集聚美好生活實現的要素和條件,必將對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實踐產生巨大影響。
二、創造美好生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新發展
創造美好生活,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首先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其特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歷史觀啟發我們要從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來認識社會、指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新發展必須運用歷史思維、發展思維準確判斷社會基本矛盾的表現形式、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的時代化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這一時代特征具有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意義,是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新發展的重要判斷,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特征的最深刻把握。
報告還對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特點作為具體分析,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美好生活需要”更為準確地表達和體現了人民需要的時代性特征,使我們更加明確了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豐富性、廣泛性,“日益增長”這一動態性特征,以及制約性因素和未來發展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與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結合起來思考美好生活的內涵和實現途徑。
“美好生活”的價值目標和實踐追求,還充分體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之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分兩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都設定了體現美好生活的價值要素,這些要素與社會主要矛盾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一致,以動態升級的形式體現出來。第二個階段“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極具概括性地表達了強國價值目標與人民美好生活實踐追求的內在一致性。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的成果在未來一定體現在人民的美好生活上,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必將得到更好地滿足。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好生活實踐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牢牢占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推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已經向世界、向人類證明了發展中國家實現社會繁榮、創造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全球化時代人類面臨諸多困境,全球正義面臨諸多挑戰。在人類命運需要被深切關懷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具有重要世界意義。面對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不公正、不發達國家人們的生存困境,一批當代思想家包括阿瑪蒂亞˙森、德尼˙古萊等,呼吁人類審視反思發展的本質、尋求走出困境的路徑,選擇確定了生存權、自由、尊嚴、公正、責任等標志人類美好生活的價值要素、維度,他們在理論上的貢獻并沒有真正解決人類問題的實踐復雜性,而我們憑借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人類選擇和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實踐可能性。正如報告中提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