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博士畢業后,沈國琪老師來到我校任職,已有九年光陰。他喜歡站在教室的講臺上傳遞知識的感覺,三尺的地方仿佛變得寬闊起來,最是自在舒暢。這九年里,他言傳身教、盡職盡責,在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成就。
沈老師和他的教學工作
“寓教于學、寓教于研”是他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沈國琪老師主要教授《統計學與SPSS應用》、《會計學》等科目,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他便經常將自己在研究中獲得的成果和心得與課堂知識相結合,從各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啟發。在事實案例的視野下,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顯得更加生動了。沈老師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和思辨能力。他鼓勵學生申報科研立項,建立知識與實際問題之間的良好互動。他說:“現代知識更新速度十分迅速,如果僅僅停留在已有知識,不補充不提升,就會被淘汰”。因此,他更希望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深知識的深度、擴展知識的廣度,提高學習能力。不僅如此,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要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提高科研的靈敏度。這是沈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的要求。
實地考察和調研是研究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由于學生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 所以在社會調查中會面臨諸多困難。另外,學生的興趣點豐富、廣泛,但在真正研究時,往往使得思路和方向都難以把握。于是,沈老師和其他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系統訓練,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每位學生分析可行性。
沈老師對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成果要求很高,會想方設法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在教授《統計學與SPSS應用》這門課程時,他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向他提問,還在課后布置許多有趣的作業。他讓學生們分組走進校園,尋找身邊的調查亮點,如調查食堂服務態度、小吃店的服務方式、學生的上網情況、大學生的消費情況等,形成完整的調查報告和數據,然后上交進行打分。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得到了切實的鍛煉,在發現一些身邊的問題后,他們也會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
他曾獲評校級優秀班主任、校級實踐教學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稱號,這些都與他對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和熱切的鼓勵分不開。他帶領學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統計調查方案大賽,并多次獲獎。統計學對于學生們來說一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然而沈老師堅持鼓勵學生參賽,幫他們克服實際困難和心中的問題。徐淑瓊同學說:“沈老師有一個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遇事不會慌張,總是有條不紊地去完成。”在他的鼓勵下,學生們陸續參加了很多競賽和課題。2017年,沈老師指導學生申報國家旅游局實踐項目并獲得立項。他和學生們一起做問卷發問卷,深入麗水等地做實地考察,最終課題得以順利優質地完成。去年,他帶領團隊參加浙江省公共管理案例大賽,獲得了浙江省二等獎。
在教學改革方面,他將課堂知識和課外的資源結合起來。通過成功立項的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旅游統計大數據分析的實踐基地研究與建設”,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調查數據,讓他們進行數據分析的可視化操作處理,教學效果十分顯著。他還申報了通識課程——《領導的科學與藝術》,以追求知識的“專”和“廣”的結合。這門課程結合歷史和現實的管理案例,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來表達觀點,他們的思考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常常讓沈老師覺得驚喜和欣慰。
沈老師和他的科研工作
目前,沈老師還兼任文化和旅游部設置的國家鄉村旅游發展監測中心統計部主任,湖州市旅游統計數據中心執行主任、湖州市人口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這些崗位的工作經歷為他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幫助和啟發。為完成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在湖州的試點項目——“失業預警機制研究”,他做了三年的調查研究。項目需要大量的事實數據,他便組織學生培訓和學習,讓其參與制作和發放問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識得到了鞏固。此外,他深入研究管理學科領域,先后在《科學學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華東經濟管理》等一級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在經濟科學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社出版專著2部,參編《中國民辦教育研究(2017)》(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湖州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等著作。目前,他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市廳級及以下近10項。這些都是他在教學與研究過程中的所得,是對自己工作的總結,也是不斷激勵自己提高自我的動力。
大家眼中的沈老師
理論聯系實際、課內聯系課外,是沈老師在教學與研究方面的“接地氣”,沈老師本身也十分“接地氣”。無論課上課下,總有一個公文包、一杯茶水在他的手邊,頗有“老干部”之風。“在私底下的交流中,像家中長輩一樣和藹可親,但到了課堂上就變成了那個嚴肅認真的沈老師”范利娜同學如是說。“我希望學生們都能對自己負責,把握時光努力充實自己,十年二十年后回首,能無愧于心。”沈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質一直影響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成為他們的標桿和榜樣。
學生記者:陳小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