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書育人是劉艷鑫老師一直以來的夢想,“絕不辜負這三尺講臺”是她始終堅守的初心。2004年她碩士畢業后來到我校任教,成為理學院物理系的一份子。她不斷學習,在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2014年完成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訪學任務,2019年選擇去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進修深造。“我想親自向學生證明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無關乎年齡。”她這樣說道。劉艷鑫老師發揚“人梯精神”,用十五年的時光幫助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劉老師與她的教學事業
劉艷鑫老師始終堅持課程教學改革,致力于高質量教學。在備課時,她往往會精心準備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將課堂交給學生。近年來,劉老師致力于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探索4A(Anyway、Anytime、Anywhere、Anyone)式的教學交互,拓展“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授課內容結束后,劉老師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課堂內容,便于學生接受理解。當遇到有趣且具有前沿性的書本問題時,劉艷鑫老師會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指導他們將討論成果拍成短視頻在課程學習群里分享。此外,劉老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學生感興趣且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將它們置于課堂上供學生思考,調動整個課堂氛圍。“較之一個問題的答案,我更注重教授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劉艷鑫老師說道。
課堂上,她是一位嚴師,教授知識一絲不茍、科學嚴謹,致力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認真解答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課堂下,她是學生的朋友,經常與學生談心,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努力實踐“親其師而信其道”。她教過的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參加數學建模大賽,遇到問題時仍喜歡與她交流探討。2005年學校舉辦首次“教學十佳大賽”,當時劉老師正處于孕期,她與所帶的化學專業的學生配合默契,高度協調,課堂互動效果顯著,最終被授予校首屆“教學十佳”榮譽稱號。
劉艷鑫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為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劉艷鑫老師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曾經教授過的許多學生仍與她保持緊密聯系。
劉老師和她的科研工作
劉艷鑫老師在科研領域主攻原子核物理,近年來,在國內國際著名期刊發表SCI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省級教改項目一項,多次指導學生申請專利、科研項目。她始終堅持科研教授方式的變革,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對于適當的章節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由她布置任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相互討論來解決問題。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也是劉艷鑫老師為之努力的目標。在她看來,帶領學生進行科研活動是不可忽視的。她積極主張吸收本科生參與她的科研項目,教授學生科研方法,鼓勵學生進入科學前沿,探索未知領域。她強調科學研究是提升自身能力、發揮個人潛能的過程,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支撐。
為師十五載,她帶領學生闊步向理想邁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教化育人的教師夢。
大家眼中的劉老師
劉艷鑫老師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優勢之處。她指出,部分學生雖然學業成績不佳,但他們的動手能力出眾且思維活躍。對于這類學生,她會采用引導的方式,鼓勵并肯定他們的優勢,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彌補不足,找到人生方向,而后在此方向上取得佳績。考取了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童路瑤同學談及劉艷鑫老師說道:“劉老師待人和善,總是熱心幫助同學處理困難,她對待任何事都能做到親力親為,公平對待。”考研期間,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能得到劉老師的指導。此外,劉老師還幫他聯系了導師,解決他的困難。
在同事王永佳老師眼中,劉艷鑫老師為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實驗室建設出謀劃策,始終把專業認證、專業培養方案和學生培養放在首位。王永佳老師還透露道,劉艷鑫老師上課模式靈活多變,與學生互動頻繁,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無私幫助身邊的人,對待自己要求嚴格,總是主動攬下有挑戰性的任務并將其出色地完成。
十五個日月春秋,劉艷鑫老師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言傳身教地啟迪學生,教會他們終生學習的奧義。就像她說的,“我與學生一樣,在奔赴理想的路上,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生記者:馬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