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琮嚴,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州市社科理論專家庫成員。入選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高層次拔尖人才、湖州市“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后備人選”、“浙北英才計劃A類”。主要從事媒介社會學、鄉村傳播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市廳級項目8項。獲湖州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2項。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承擔《深度報道專題》《媒介倫理與法規》《新聞學原理》《新媒體導論》《網絡文化》等課程教學。

堅持教師教育本位
“教師行業最具青春活力,從事該行業工作可以和同學們教學相長,共享年輕人的快樂,體驗青春人生。”這是關老師選擇從事教師行業的原因。之所以選擇到湖州師范學院任教,關老師說:“湖師院為年輕人提供很好的科研、工作、生活條件,讓我們年輕教師后顧無憂,而且湖州人杰地靈,在全國有很高的美譽度。”
“讓學生關注現實、學會思考”,這是關老師一以貫之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關老師注重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關老師為了解釋新聞傳播學的抽象理論,多采用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鮮活事例,引導學生對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進行理論反思,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切身感受出發,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比如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媒介的意義,關老師以點外賣、網絡購物等同學們的生活日常來解釋新媒介的意義不僅在于其呈現的信息,更在于對日常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關老師也在創新課堂授課方式,比如他曾邀請來自新聞業界并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的任廣鎮老師作為《深度報道》這堂課的課堂評委,為學生們的課堂采訪提供專業點評。
自入職湖州師院后,關老師擔任過20160421新聞班和20180421新聞班兩屆班主任。學生們朝氣蓬勃、思維活躍、做事踏實,讓關老師記憶深刻。于老師而言,擔任班主任是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好機會,與任課老師相比,班主任距離學生更近。擔任班主任不僅能夠密切關注同學的學習生活,也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除教學之外的交流。關老師對新聞專業的學生有著殷殷期待。在關老師看來,新聞專業的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新聞職業道德觀,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政治敏銳性、底線思維和新聞敏感,做到心懷國家、情系人民。除此之外,新聞專業學習應“多看、多想、多寫、多關注新聞、多關心時事”, 有過硬的新聞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

不忘初心投身科研
除日常的教學工作外,關老師還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在他看來,科研與實踐相關聯,做科研要了解國家關切和關注社會現實,要對實踐有指導意義。正因如此,他選擇了鄉村傳播、媒體與社會發展兩個研究方向。他認為“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師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研工作能為教學提供重要支撐,也能在教學中將自己的研究心得與學生分享并碰撞出新觀點。” 這些想法指引著他的教學與科研之路。很多時候上完課,同學們喜歡就課上的理論觀點與他進行交流探討,他也非常喜歡這種課下延伸的討論,由于不受時間限制,交流比較充分,可以解釋同學們所有疑惑,直到同學們明白清楚。
同時,關老師也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科研競賽,手把手指導學生開展從選題、申報論證到具體研究再到成果發表的整個過程。他認為,科研競賽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接觸科學研究的好機會,有助于同學們了解本專業研究的前沿動態,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有助于培養同學們獨立思考和調查的能力。科研道路上,關老師也曾遇到不少困難,比如調查中方言聽不懂,被訪談人沒時間等,解決辦法就是以時間換數據,一次完成不了就進行多次,這次沒時間就換下次,總歸把問題搞清楚為止。

亦師亦友共享快樂
“學術嚴謹,待人和藹可親”,這是2019級新聞學專業學生張羽楨眼中的關老師。在開展科研項目期間,關老師指導她進行文獻梳理和收集資料。張羽楨說道:“在收集荻港資料的過程中,因資料珍貴,不能進行借閱和全部內容的記錄。我們團隊在和指導老師關老師商量后,就在荻港的展覽室,以最快速度查看并拍攝部分相關資料。當天我們走訪了整個荻港村,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盡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荻港,最后通過搜集到的資料信息,在和關老師商討了較長時間后才最終確認項目選題。”在關老師的指導下,張羽楨順利確定了申報選題并完成了申報書撰寫工作。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關老師樂于和學生打成一片,關注學生動態,與學生搭建心與心溝通的橋梁。關老師也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關關”,“很隨和很好相處”,這是張羽楨眼中的關老師。正如關老師所說:“和同學們一起能夠共享快樂,體驗青春人生。”
在學校里,關老師認真工作,關心同學。即使工作忙碌,他也會合理分配精力和時間,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做到開心工作,愉快生活。
學生記者:陳垂劼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