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佳,博士,副教授,2005-2009年在蘭州大學讀本科,2009-2014年蘭州大學碩博連讀,期間(2010-2014年)在湖州師范學院聯合培養完成博士論文,2018-2021年擔任我校理學院教工物理支部書記,2021年起擔任理學院物理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重離子核物理。曾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入選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湖州市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湖州師范學院“浙北英才”A類計劃、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后備人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3次赴德國訪學。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論文50余篇,論文總引用次數1100余次。

轉換身份,厚植湖師情緣
2010年9月,王永佳在當時蘭州大學的導師建議下來到湖州師院聯合培養,開展重離子碰撞相關研究工作。盡管那時的湖州師院住宿條件比較簡陋,聯合培養的碩士生也寥寥無幾,但是用心指導的導師和濃厚的科研氛圍讓他獲得了快速成長。畢業后,王永佳毫不猶豫選擇留在湖州師院工作。
從學生到老師,從青澀到成熟,12年的師院時光給王永佳刻下了深深的“湖師烙印”,也讓這里成為他愿意終生奮斗的戰場。“‘明體達用’這個四字校訓一直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對我而言是一份長久的激勵。”如今王永佳不僅肩負著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更是努力成為校級教學改革者和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建設者,為物理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這幾年我們物理學專業和學科、學生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王永佳老師付出了許多努力。比如,2015年秋第一次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理論物理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平臺項目,他在人員組織、任務分配、申請書撰寫等方面都做了很多事,之后在每年的平臺項目申請和結題等工作上,他也都十分認真和主動地為集體服務。” 理學院院長沈彩萬這樣說道。

立德樹人,堅守育人本心
王永佳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從教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向方式和探究式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著教學能力和課程水準,懷著一顆熱誠的責任心為學生答疑解惑,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王老師的課堂氛圍比較輕松,他總是不停地啟發和引導我們,隨時愿意為我們答疑解惑,激發起我們向物理深處探索的極大熱情。”研究生高澤鵬同學如是說。
在學生們眼中,王永佳是他們忠實的陪伴者。他常常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會自掏腰包給同學們帶來喜歡吃的零食水果;在同學們碰到難事或者壓力較大的時候,會給予他們及時而有力的關懷和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心態。他還常常囑咐學生努力學習,樹立遠大志向。身為班主任,他帶領的班級在大學四年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俗成績:全班所有同學通過教師資格證國考,有10名同學考研上岸,創造了學校科學教育專業歷史最高考研率記錄。身為助力考研軍師團重要成員,他多次鼓勵學生,積極幫助學生聯系報考學校,精準輔導復試內容,最終20180714班的考研錄取率超過50%,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考研學霸班”。當談及這些時,王永佳卻十分謙虛地表示:“這是同學們努力,本專業全體老師共同付出的結果,其實我自己的貢獻十分有限。”

學高為范,傳遞科研之火
為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科研視野,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綜合能力,2016年,王永佳在學校訪學計劃的資助下,赴世界頂尖的研究機構德國重離子實驗中心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訪學。“現在回頭看,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三個月,大量的科研工作時間、與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交流碰撞的機會,對我整個科研生涯都有重要影響,是我科研道路上的重要臺階。”王永佳回憶道。
教研結合一直是王永佳堅持的理念。在王永佳的課堂上,他用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起基礎學科與科研的橋梁,并結合實踐性教學的經驗,發表教學研究相關論文多篇。同時,他指導學生多次獲得浙江省大學生力學競賽、浙江省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競賽、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等A類競賽獎項,指導學生發表學術論文3篇。
談及王老師輔導修改第一篇論文的場景,岳曉清同學還記憶猶新:“當時我不清楚怎么寫引言和摘要,老師一篇一篇帶著我搜索,一字一句給我講解表達和邏輯,既讓我很佩服老師的科研水平,也讓我感受到他的負責和耐心。”她表示,王老師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這讓他們更有動力去推進每天的科研任務,完成新的進展。
“重離子碰撞的相關研究不僅對我們了解核核基本相互作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基本科學問題至關重要,對國防安全、核能利用、醫學及工業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一直希望可以產出更好的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貢獻。”本著這樣的信念,王老師多年來始終積極投身于重離子碰撞的研究中,相關成果被業內同行多次引用。比如今年6月份,德國和美國等相關學者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文章《Constraining neutron-star matter with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collisions》,就對王永佳的文章進行了重點引用,采用了文章對于核物質不可壓縮系數框定的范圍。近年來,王永佳還將機器學習方法應用到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引起了業內學者的關注。在他的聯合指導下,研究生高澤鵬利用機器學習方法研究原子核質量的成果發表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雜志上,并被選做封面論文進行了重點推介。
學生記者:邵祺珊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