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我校教師教育學院主辦的“太湖品學教師教育學科前沿論壇系列第四講”順利舉行。本次報告主題是“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應邀主講嘉賓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評估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主任劉莉莉教授。講座由我校副校長舒志定教授主持,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近300名師生參加講座。
劉莉莉教授結合理論與實踐,從時代發展與學習變革、教育政策的聚焦、教師發展的核心(強師計劃)背景出發,提出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價值訴求是讓“學生核心素養落地”。通過解讀新教育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的區別,提出新課程標準實施方案的制定是對學科課程標準角度理解基礎教育思路的超越,是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觀念變革與觀念進步的重要體現。教師們要全面執行新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落到實處,關鍵是要轉變教師角色、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是課程標準的落實者,是課程實施的重構者,這就要求教師以新課程標準實施方案為根本遵循,持續學習,提升政策解讀能力、實踐反思能力、理論學習能力、思想轉化能力,進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與管理,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此外,劉教授詳細地從教師的情感、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理性的回歸四個方面闡述教師如何面對未來教育的不確定性,呼吁教師要為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教。
與會人員圍繞“中小學教師教育者相較于普通一線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更加前沿的專業素養”“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選擇,是否可以站在‘布迪厄在社會實踐中所提出的四種資本形式’的視角上”“如何構建骨干教師培訓體系,骨干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有何理論模型”“先情后教中的情是高于一切的嗎?一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等話題,與劉教授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舒志定在總結中表示,本次報告通過區分新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為大家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深刻地把握和思考基礎教育提供了指引。報告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尤其強調教師的共情、知識融通、跨界跨學科學習及反思的重要作用,這意味著教師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有溫度的教師、有厚度的教師、有寬度的教師,以重構教育思想、重構教育智慧、重構教育靈魂,成為一位有境界的教師。
學生通訊員:李悅、劉子怡、邵雨琪、郝雅馨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