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做客胡瑗大講堂,他以“行進中的堅守與執(zhí)著”為主題,結合自身工作和成長經歷,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對傳媒行業(yè)的理解,對當下媒體生態(tài)的思考,以及人生的成長感悟。魯健老師豐富的閱歷、真摯的情感、幽默的言語,給現場的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健老師表示,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快速便捷地獲取任何所需要的知識。互聯(lián)網時代和信息化時代,傳播媒介的多元化,使得內容受眾本身同時成為了內容的生產者,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內容的創(chuàng)作,集創(chuàng)作者、接受者、反饋者的身份于一體。當下的信息傳播呈現出“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特點,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由此也就產生了“后真相時代”和“信息繭房”的現象,在“后真相時代”,很多事件的傳播傾向于情緒化和立場的表達,而事實真相的傳播速度相對滯后,這造成了輿論的分裂,這值得我們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輿論傳播效果進行再思考。對于“信息繭房”,魯健老師指出,“算法”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能夠非常有效地推送,“算法”可以“預判我們的預判”,因此形成了“信息繭房”,“信息繭房”容易使人喪失分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對事件做出片面化解讀。因此,他鼓勵學生們要注重多方面地去看問題,要系統(tǒng)性地求知,以此破除“信息繭房”的遮蔽,培養(yǎng)思辨能力。

在與師生們分享成長感悟時,魯健老師說,自己大學就讀的專業(yè)并不是播音主持,但是,他懷揣著一個成為主持人的夢想,因此,他利用了課余時間去學習播音主持的相關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臺主辦的朗誦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這更加堅定了他成為主持人的夢想。魯健老師表示,“為愛執(zhí)著而不偏執(zhí)”是推動自己追求夢想的動力。“執(zhí)著和偏執(zhí)不一樣,執(zhí)著是從自己的追求中能夠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為有著熱愛和執(zhí)著,他在工作之余,選擇了考研,并考取了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魯健老師認為,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會經歷一個逐漸清晰的過程,他鼓勵學生們,“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執(zhí)著,人生充滿無限可能,要不斷擴展生命的體積,擴展人生的面積和深度,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不斷思考自身、突破自己。”

來自工學院的學生朱航天說:“魯健老師的分享讓我了解了許多播音主持、傳播學方面的知識,同時,我也被他為夢想而執(zhí)著的精神所激勵,我會秉持‘為愛執(zhí)著而不偏執(zhí)’的信念,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去享受生活的美好。”“魯健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我有一些平時聽到過但不理解的詞匯,在這次講座中找到了答案;他所分享的成長經歷,令我備受鼓舞,我會更加堅定地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目標而奮斗”,來自人文學院的林穎同學如是說。

學生記者:陸伊、范嘉麗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huán)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