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20年來,浙江萬千村莊實現了美麗蝶變,既守護了綠水青山,也創造了金山銀山。為推動暑期社會實踐走“深”走“實”,切實感受“千萬工程”實踐偉力,我校組織實踐團隊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深入湖州美麗鄉村,進行實地走訪、交流訪談、調查研究,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組團建設共發展,展望未來鄉村
在湖州“組團式未來鄉村”的建設宏圖上,經濟管理學院“探尋組團式未來鄉村建設的湖州樣本”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余村“兩山”示范區、“濱湖六村”片區、“苕溪漁隱”片區三個樣板片區,為湖州不同地域、不同發展模式下的鄉村建設獻計獻策。

從各個鄉村“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合作共贏;從同質化競爭發展緩慢,到產業融合、轉型升級。在半個月的實踐過程中,成員們橫跨湖州地區,對不同區域近15個鄉村的風貌、治理、產業、文化進行了深入考察,在眾多樣板片區發展經驗中,總結出了強村帶弱村、錯位發展型、優勢互補型三種不同的組團式鄉村發展運行模式。通過實踐,成員們也進一步總結了湖州市未來鄉村建設的模式與路徑,在對不同鄉村的對比分析中,指出了政策發展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為更扎實推進建設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策略。

沿著太湖綠道一路北上,成員們感受到了“千萬工程”背景下鄉村振興的如火如荼,也仿佛看到了浙江未來鄉村的繁榮。“我們在實踐中感受著祖國的發展、時代的變革,接下來我們希望把湖州鄉村建設經驗帶回自己的家鄉,讓好經驗與好做法發揮更大能量,共同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的負責人張曉雨表示。
技術生態新治理,共建環保鄉村
信息工程學院環保科普行“關注空氣污染問題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赴和孚鎮漾東村小分隊,以“科技環保,綠色行動”為目標,將計算機技術與環保科普活動相結合,設計空氣質量檢測系統,助力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鄉村宜居宜業建設。

實踐團以漾東村為主要調研對象,利用空氣質量監測儀對當地環境進行檢測,了解廢氣排放大體情況及村莊的空氣質量。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實踐團在村內進行環保宣講,手把手教村民制作可用于檢測空氣灰塵含量、溫濕度的簡易傳感器,將科技環保治理的理念傳達給當地人民。除此之外,實踐團還進行調查采訪,搜集村民對于科技環保治理的意見,并通過對當地實際調查的數據整理,將傳感器進行改進,令其符合市場需求。

當前,實踐團對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有了初步的設計藍圖,團隊負責人林碩表示,團隊將走訪更多的村莊和鄉鎮,根據實踐所得的數據和群眾意見,針對更大的市場,對系統進行新的改進,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新農人”成生力軍,助力魚米鄉村
人文學院助農有“稻”,一路“粳”喜——浙江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湖州市吳興區保豐村,對當地種植的水稻新品種浙糊粳26對當地農民生產收入與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調研。

日懸中天,稻浪滾滾,助農有“稻”,一路“粳”喜——浙江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穿上農民提供的衣服,帶上草帽,與村民一起走進了種植浙湖粳26的農田,對水稻長勢、收獲時間、病蟲害風險進行詳細調查。在與村民的交談中,成員們逐漸意識到湖粳26號水稻在農民心中占據著非同尋常的位置,因為高品質、高產出的浙湖粳26滿足當代市場對于糧食相對較高需求,在極大地增加了農民可支配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拓寬了農作物銷售渠道,加快了當地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可以說,浙湖粳26的到來給當地農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轉機。
“烈日、汗水和晶瑩的稻米帶給了我們極大的觸動,小小的一粒米看似可有可無,但它卻寄托著農民一年的希望,代表的一個地區最基本的民生。”接下來,助農有“稻”,一路“粳”喜——浙江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將繼續奔赴田間地頭,水稻品種培育和生產銷售環節展開研究,努力推廣高品質稻米,促進湖州地區農民幸福、農村繁榮、農業發展。
魚耕特色促融合,書寫文化鄉村
生命科學學院千年一“漁”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南潯菱湖鎮、和孚鎮荻港村,通過對兩地范蠡文化和魚桑文化的再度挖掘,探索漁文化與當地漁業、水產行業的發展聯系,努力讓漁文化的“軟實力”成為南潯區鄉村振興的“硬支撐”,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為探索當代漁文化的新內涵,實踐團在菱湖漁業協會會長沈學能的帶領下參觀了漁都漁業科研中心,并在專業教授的講解下認真學習了菱湖的“魚菜共生”“跑道養魚”“智慧漁業在線”等先進科技。受沈學能會長的影響,實踐團深感科技在當代漁業中的重要性,他們在深挖傳統漁文化的同時,將產業發展加入到文化宣傳之中,以“數字產業+傳統文化”的形式加強湖州漁業影響力,助力菱湖漁業發展。
以“學”促“踐”,以“踐”向“學”。實踐團還走訪了漁都漁創街區、淡水漁都農耕漁具館、標本展示館等漁業基地,深入了解湖州的漁業資源、漁業生態鏈等四大發展模塊,以數字養殖技術為核心,創新菱湖和荻港兩地的漁文化內涵,擴大文化及產業宣傳,積極加入到漁都漁創的行列之中。
青春在調研中成長,在實踐中綻放。湖師青年將繼續在暑期社會實踐這個大型課堂中下足功夫、落實工作、做出成果,致力于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行動,進一步激發自身時代責任感,助力“千萬工程”在浙江深入實施,讓鄉村振興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