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學者,慎思篤行問道;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湖師校園里,有這樣一個優秀群體,他們精心施教,他們潛心學術,他們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他們是桃李芬芳的“大先生”。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校網推出第九屆“陸增鏞教師獎”獲獎教師系列報道,激發奮進力量,用實際行動助力高水平“湖州師范大學”建設。
段自力,四川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翻譯與跨文化研究方向博士,湖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曾任浙江省商務英語協會副會長,現任浙江省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翻譯協會理事、湖州市外文與翻譯協會副會長、湖州市社科理論專家庫成員。主要從事外語教育、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翻譯文學經典化等領域的研究。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主持省級課程建設項目2項、主持市廳級科研項目4項,參與省部級教改、課程建設項目5項。獲得湖州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1項,省外文學會優秀成果獎1項。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5項。獲得學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課程思政優秀教學說課比賽特等獎。出版專著1部(權威出版社)、譯著3部(合譯),在《中國翻譯》《外語界》《中國外語》《中國出版》等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一級期刊論文4篇。獲得校級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和學科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學生評教多次獲得第一名、教學業績考核最近6年連續優秀。主要教授英語筆譯(1-2)和中國文化概要(英文)等課程。

▲段自力老師
三位一體,與時俱進促教學
任教多年來,段自力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他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秉持“學生中心”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在教學中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教育三位一體。他主講的英語筆譯(1-2)課程獲得2020年浙江省一流線下課程、2021年浙江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
“英語教學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情境之中,我在上課時盡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和探究。”段自力在任教的班級劃分了學習小組,把課堂互動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結合,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形成學習活動及其評價結果一體化,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他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設計了一些有趣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如“制作講述中國故事短視頻”和“我為國家領導人做翻譯”的時政翻譯活動,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學會交流合作,運用基本翻譯知識解決復雜的翻譯問題。
他對學生嚴格要求,又不失寬容關愛。他強調過程學習,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相信水到渠成的教學規律。在課堂互動中,段老師總是實時點評存在的不足,詢問學生的思考過程,通過翻譯日志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翻譯過程,跟進學生掌握情況。學生趙曉如說:“段老師的課生動有趣,我們不是以聽為主,而是需要去說、去翻譯、去嘗試。他不僅教我們翻譯知識,而且在課下耐心解答我們的問題。他推陳出新,不斷更新學習理念,不斷鉆研課題,教授學生循循善誘,是親切又讓人肅然起敬的好老師。”

▲段自力教授學生專業知識
教研融合,科研競賽育人才
段自力一直兼顧翻譯(外語)教學研究和翻譯理論研究,在他看來,二者互為補益,相得益彰。他總結外語教學實踐,發表了包括3篇專業一級期刊論文在內的10余篇教學研究論文,獲得了兩項省級課程建設項目。在權威出版社出版了專著《朱生豪莎劇翻譯經典化》,他還在一級和核心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這些都為翻譯理論教學和指導學生科研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段自力常常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并主動予以指導,為學生提供理解原文的思路和譯文修改建議。只要對學生有益,他都樂于奉獻,并且很高興看到學生的進步。“每每得知學生獲獎,我都會很開心,就像自己獲獎一樣。”2022年,他指導的英語專業2019級學生梅伊婷獲得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漢譯英優秀獎;2020級學生顏英姿、吳笑宇分別獲得“英語世界杯”大學生翻譯大賽全國一等獎、二等獎;每年都有多名學生獲得浙江省翻譯大賽一、二等獎。
他指導2019級學生王心怡的項目“用英語講述中國鄉村振興故事——以浙江省為例”獲得2022年大學生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從項目的選題、申報,立項后的實地調研,到相關短視頻制作,論文構思、寫作、修改等全過程,段老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耐心地講解。他帶領的課題組成果頗豐,獲得了2022年浙江省大學生講述中國故事英語主題演講比賽三等獎1項、2023年“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大賽浙江省賽二等獎1項、完成兩篇學術論文。

▲段自力與學生合影
誨人不倦,言傳身教結桃李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將專業知識和社會實際相結合,在教學和指導學生科研之余,段自力還注重研究教材,融合學科前沿研究成果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成就,更新課程教學大綱,優化課程目標,形成了“四位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系。在漢譯英課程中,融合當代中國國情,形成了基于翻譯當代中國的翻譯譯例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中國文化概要課程的教學中,段自力將優秀傳統文化的講授與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結合,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在理論教學中,他也注重挖掘翻譯知識中蘊藏的價值元素。通過譯理、譯技、譯史、譯家、譯事、譯訓的講授,他指導學生閱讀譯家故事、體驗翻譯事件、撰寫學習心得。他講述莎劇翻譯家朱生豪不顧自身貧病交加,在戰火紛飛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一己之力,完成第一部中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歷程,并引導學生課后閱讀《朱生豪傳》等相關資料,體悟朱生豪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以翻譯家嚴復1898年翻譯出版《天演論》為例,與學生一起研討嚴復采取非正法的“達旨”譯法翻譯《天演論》的價值追求。教師提供任務支架,學生小組合作、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課中匯報討論、課后學習通提交成果,通過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內化翻譯知識,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感受翻譯家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我相信學生也會體會到教師對教學的用心、用情和用力,因此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從課程整體設計到具體課堂的教學,從備課到批改作業等各類教學科研活動,段自力都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學生顏英姿表示:“段老師對待翻譯很嚴謹,用心準備每一堂課。他倡導體驗式教學,讓我們在實踐中切身體會翻譯。同時段老師總會很有耐心地解答我的問題,給我的譯文提出很好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我很感謝段老師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大學生通訊社 學生記者:黃梓灝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