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校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推動學校發展中涌現出一批“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行”的師生員工。本期【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欄目將繼續聚焦在主題教育中立足崗位作貢獻的優秀師生團隊和先進個人,深入挖掘優秀事跡,以典型說話,用榜樣領航,凝聚起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本期報道湖州市“三育人”先進個人魏玉蘭:以愛心為引領,以專業為基石。

魏玉蘭,湖州師范學院工學院副教授,湖州市南太湖特支計劃教育領軍后備人才、校級教學名師。主持國家一流線上線下課程1門,省級課程4門,校課程建設項目6項,主持省教改項目2項、教育部產學研項目1項、校教改項目2項,主持省新形態教材項目1項、校實驗室建設項目1項。獲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省“互聯網+教學”優秀案例特等獎、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省微課比賽三等獎,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校“本科課堂教學質量獎”一等獎。指導學生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近30項、指導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項、省新苗計劃項目2項、校科研10余項,指導學生發表論文20余篇,獲專利近30件。獲評校優秀班主任2次、就業工作先進個人2次、實踐教學優秀指導教師2次。
創新教學,循循善誘
2011年,魏玉蘭懷揣著教育夢想,站上了湖州師范學院的講臺。多年來,她關注教學成效,在教學方式上不斷創新。工學是理論服務實際的,為了幫助學生用機械設計理念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魏玉蘭在課程中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項目式教學方法,將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和項目設計的流程性巧妙結合,探索學做相融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探索與改進。
為了講好一節課,魏玉蘭會花幾天的時間準備教學材料,每一頁PPT都飽含著她的心血。如何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如何講解枯燥晦澀的專業術語,是她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問題。為了提升教學成效,她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特點與喜好,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專業熱情,魏玉蘭在教學中引入了“飛鷹計劃”,利用課前5分鐘,請學生自主選擇和分享喜歡的機械設備,開拓學生的視野;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難點和設計方法,她率先參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2016年暑假在“藍墨云班課”平臺建立在線課程。后續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學習者,她又在“學堂在線”“學銀在線”“浙江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等平臺建立MOOC,分享更多的優秀教學視頻與拓展學習資源。
魏玉蘭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利用“頭腦風暴”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有疑問時,她耐心地從問題的源頭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從根源上理解問題的本質,打破思維固化,為學生真正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社會奠定基礎。
魏玉蘭教學成果豐碩,主持國家一流課程1門、省級課程4門、省教改項目2項;教學能力突出,獲省青教賽一等獎、省優秀案例特等獎、省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等;教學效果優秀,教學業績考核名列前茅,10年考核優秀,深受師生好評。

愛崗敬業,立德樹人
魏玉蘭熱愛教育事業,堅持以德立身,堅守教育初心,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她喜歡與學生相處,希望與學生構建起簡單、平等、輕松、自由的朋友關系。“憑滿腔熱情認真講好每一堂課,對我來說是最幸福的事。”她充分考慮每個學生不同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每次上課,她盡量關注每一位學生,并通過課間交流等方式與學生溝通,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在我的課程中有所收獲,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學目標。”魏玉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學生也都積極主動、勤奮好學。每次看到學生們充滿自信的面龐與優異的成績,魏玉蘭都會倍感欣慰。
為了助力學生考研,魏玉蘭研讀相關學校考研大綱與參考材料,分析學校招生情況,為學生講解專業課題目,并耐心解答學生關于考研復試的疑問,有時甚至深夜還在電話里為學生答疑解惑。她結合每位學生的成績、學習習慣與特點、擬報考學校招生情況等進行分析,因材施教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暑假期間,她也會幫助學生搜索資料,分析和講解考研難題。魏老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也善于引導他們的學習思維,如退伍返校的姚同學,在不斷鼓勵下成功考取了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原先缺乏學習內驅力的徐同學,也奮起直追,最終考取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生。
魏玉蘭也常常指導學生參與競賽與科研項目,跟學生一起做設計、討論方案,也曾半夜趕到學校幫學生解決難題。在生活中,她也注重關心學生。競賽前夕,她不但與學生一起攻克難題,而且總會提上幾盒牛奶,準備一些面包,給學生們補充一些能量。“這些刻苦努力能幫助學生一步步靠近成功,就都是值得的。”魏玉蘭憑借多年教學和競賽的豐富經驗,指導學生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30余項、國創5項、省新苗項目2項以及發表論文20余篇、獲專利近30件。

勇于擔當,教學相長
“知識在不斷更新,教師也應不斷提升自我,這是我一直秉承的信念。”為提升教學能力與科研水平,2016年5月,魏玉蘭赴世界名校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深造,回國后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應用于課程教學中。為了解先進的制造技術,魏玉蘭持續多年到浙江三一裝備有限公司掛職,學習實際的加工工藝與制造裝備,經常與工程師和工人交流探討,掌握研發與制造過程中的難題,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并結合自身的科研基礎,參與“大國重器”——智能大型履帶起重機的研發與制造,獲省級重點研發類項目2項、市級重點研發類項目2項,獲橫向項目17項。她將校企合作項目的科研成果與知識反哺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先進的制造技術,更好地了解世界領先的國產高端裝備,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科技強國的價值觀。
作為校級教學名師和青年教師導師、“魏玉蘭名師工作室”負責人,魏玉蘭始終將“傳、幫、帶”的職責擔負在肩,鼓勵和指導青年教師,不斷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她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帶頭上示范課、公開課,分享自己的授課經驗。近年來,魏玉蘭指導青年教師獲得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項,省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優勝獎1項,省級課程思政優秀案例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6項,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校教學質量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校級課程思政優秀案例二等獎2項,校級各類課程建設項目多項。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作為機械專業學子的我們,在學習上、在科研上更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鉆。”這是魏玉蘭送給每屆學生的話,在她看來,人只有不斷努力和鉆研,才會攀上更高的山峰。她以這樣的“釘子”精神投身于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中,讓每一個學生也感受到這樣的“釘子”精神,投身祖國的機械事業。
大學生通訊社 學生記者:薛晨雨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