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公布了2023年CCF技術公益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我校信息工程學院祁亨年教授領導的研究生導學團隊兩項成果脫穎而出,成功入選。這兩項成果分別是“古韻解碼:AI解讀古文字,助力中華文化傳承”和“農牧民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通話小鎮》小程序”。

“古韻解碼:AI解讀古文字,助力中華文化傳承”案例以構建不同類型古今漢字的快速精準識別功能為研發內容,揭開了現代社會生活中藝術字、楹聯匾額、碑刻石刻、古籍及歷史遺跡中的漢字面紗,拉近了人們與文化載體——漢字之間的距離,促進了我國千年文化歷史的薪火相傳。“古韻解碼”小程序基于上千萬的古今漢字數據集,運用遷移學習、輕量化圖像分類模型、文本檢測以及交互學習、模型壓縮等技術,實現了《通用規范漢字表》中的大約8000個簡體漢字所對應的各種古今字體的識別功能。


“農牧民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通話小鎮》小程序”是我校與騰訊合作推出的小程序。該小程序以農牧民常用的生活用語為內容基礎,依托騰訊最新的智能語音評判技術和我校研發的數字化漢字評判技術,針對農牧民發音問題和書寫難題,為農牧民打造了一個便捷高效的學習平臺。該平臺旨在幫助農牧民群眾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助力民族區域高質量發展。

CCF技術公益案例集從2020年開始,每年面向具有技術公益實踐案例和經驗的企業、學校、NGO等單位征集案例,入選案例均取得顯著的社會影響力和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新技術賦能弱勢群體、普惠教育、低碳環保、人口與健康等方向,旨在共同挖掘技術公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背后的人/技術/案例,提升科技力量在社會公益范疇內的正向影響力。我校兩項成果的入選,充分展示了我校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突出了我校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民、教育為民的理念。
接下來,我校將繼續加大對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投入和支持,鼓勵教師和研究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同時我校也將繼續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為構建創新型國家和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通訊員:顏兆麗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