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校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推動學校發展中涌現出一批“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行”的師生員工。本期【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欄目將繼續聚焦在主題教育中立足崗位作貢獻的優秀師生團隊和先進個人,深入挖掘優秀事跡,以典型說話,用榜樣領航,凝聚起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本期報道王羅那:以生為本,點亮學生的未來。
王羅那,1992年生,浙江長興人。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師從華東師范大學原校長、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王建磐教授。主要從事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教育與教育技術方向的研究。承擔數學文化與中學數學、數學史、線性代數、高等數學、初等數學研究等本科生課程和數學思維與方法論、數學教育學等研究生課程。共發表20余篇科研和教研論文,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1項,主持浙江省一流本科課程1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主持校級教改項目1項,參與校級教改項目1項,主持2022年校級“兩山”思政示范課1項,校級優秀思政案例1項,2023年獲浙江省第十三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

▲王羅那參加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初心不改 因材施教
懷揣著對教育工作的熱情與向往,王羅那如愿成為我校理學院數學系教師,并暗自立下目標:“我希望能扎扎實實講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好每一個學生,爭取做一名受學生尊重、不負教育使命的老師。”
王羅那始終牢記前輩們“用心在課堂、用情在學生”的囑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她秉承“以理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德育理念,在課前收集上百個數學史案例、數學典故、數學家故事、視頻訪談資料等,并以它們為線索和知識載體來組織材料,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學生深度體會“數學之美”,采用探究法、案例法、討論法等多種方式授課,實現理性精神與人文情懷的交融。王羅那說:“因為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未來卓越的中學數學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很重要。所以在課程中,我希望不僅講授數學理論知識,更要做到內隱的思想、精神的滲透。”她嘗試融合數學的收斂性與文學的發散性,形成文理交融的協同效應,力求“潤物細無聲”。

▲王羅那老師
為解決教學瓶頸與痛點問題,針對數學師范生,王羅那與團隊一起探索以名師為指向的中學數學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范式,緊跟數學教育前沿與教育改革政策變化,通過教學實踐創新,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不斷迭代升級,落實“三會”的數學核心素養,嘗試構建“有趣-有理-有用”的“三有”數學課堂,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率,王羅那不斷創新,結合前沿技術進行可視化教學,直觀生動,讓學生獲得沉浸式體驗。她尤其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并充分利用個性化學習資源,因材施教。她與學生通力合作,構建項目主題資源庫,共建優秀主題課件100余個,優秀微課80余個。她主講的“數學文化與中學數學”課程,獲評省級線上線下一流本科課程、校級優秀思政案例。
守正篤行 學海領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王羅那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水平,為學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她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教學改革項目1項、校級教改項目1項,發表教科研論文20余篇。作為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理學院本科生的新生導師,她挖掘學生的興趣與個人優勢,指導學生開展專業學習和學術研究,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與學業規劃。她每年作為帶隊教師指導本科生教育實習、教育研習和教育見習,在龍山中學擔任TDS副校長,指導實踐基地課題申報等工作,協助合作的中學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項。

▲王羅那嘗試構建“三有”數學教學課堂
在精進個人專業和教學技能的同時,王羅那還積極指導學生參與學科實踐與競賽。為指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王羅那與數學系吳利敏、黃韜兩位老師組成“中教法三人組”,通過擬題講演、模擬試講、實戰演練、階段性集訓、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從教學設計內容、PPT制作技巧、講稿用詞到賽場禮儀、語速語調、教姿教態等,逐一細心指導,幫助學生磨課。從暑假集訓到賽前沖刺準備,“三人組”放棄假期休息,全程陪伴備賽學生,悉心做好指導與服務工作。自2021年以來,指導本科生獲浙江省高等學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長三角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校級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23年指導研究生獲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項立項;指導學生公開發表論文8篇。
言傳身教 助力成長
2023年,王羅那參加了浙江省第十三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并獲理科組一等獎,展現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風貌。近8個月的備賽過程中,王羅那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學校和學院也多次組織校內外專家指導,對教學設計和課堂展示環節進行了線上、線下集訓。比賽過程中,理學院的前輩們,時時關注著每一個環節的進度,并給予了最寶貴的建議。校工會、教務處等相關部門的老師們,從板書的設計到臨場情況應變,都給予了專業而深入的指點。“特別感謝學院、學校的籌備,感謝校工會和教務處的精心組織,以及理學院和數學系中教法團隊的和諧互助氛圍。前輩、同伴的支持是我一路堅持走下去的后盾力量。”她還曾獲浙江省第十二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2023年湖州師范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2023年度湖州師范學院本科課堂教學質量一等獎、2022年湖州師范學院思政說課比賽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王羅那全程陪伴并指導學生參與師范技能競賽
王羅那在專業和教學方面砥礪深耕、不斷提升,以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當學生們遇到關于學習、生活、論文科研、未來發展等方面的困惑,經常向王羅那求助,她都會盡力抽空和學生見面溝通,在家庭、校園之間來回奔波。她也經常與學生線上溝通,耐心地解疑答惑。“我希望與學生形成朋友般的相處方式,與學生們交流的點點滴滴都很珍貴,都是值得記錄和回味的。”在學生眼中,王羅那待人和善、認真負責、樂觀自信、學術嚴謹、溫柔又有能量。“王老師不僅是我學習上的導師,在其他方面也是我的領路人和標桿,她的求學經歷與生活軌跡是我努力向上的動力。”她的學生們說道,“王老師積極樂觀,非常具有親和力,她認真做實事的態度對我有很大影響。”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王羅那堅持言傳身教,傳遞正能量,影響更多的學子,她對教學、育人的思考一直在繼續。“我們教育學里常說,‘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滯后性,就像是一個閉環’,工作以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站上講臺給學生講課,看著學生忽而皺起的眉頭、求知的眼神、認真思考的臉龐,我再仔細看,那不是學生,是18歲的我自己。”
大學生通訊社 學生記者:林垌垌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