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文字體生成:從數字化到智能化
報告人:連宙輝
時間:2024年12月13日(周五),14:00-15:00
會議地點:31-904
報告人摘要:
文字是人類文明得以留存傳承、人類社會得以進步發展的核心要素。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文字如何在計算機中進行使用和傳播成為人們必須解決的第一要務,尤其是隨著圖形界面的出現,字體相關技術(字體渲染、分析、制作等)逐漸成為計算機圖形學領域中的一個經典且重要的研究方向。漢字數量龐大、結構復雜、形狀多變,給其在早期低性能計算機中的使用傳播帶來極大挑戰,四十多年前,王選院士團隊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帶來了一場“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其最核心的技術突破是實現了漢字字形的高質量快速壓縮還原,由此面向中文字體的設計制作與研究開發進入了數字化時代。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對具備特定風格和個性化形態字體的需求愈加強烈,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中文字庫制作工藝已經成為制約中文字體產業發展和字庫消費市場擴張的主要瓶頸。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基于深度學習的擴散模型、生成對抗網絡等圖形圖像生成模型的提出、應用與快速發展,字體設計、制作和生成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漸從數字化階段邁入智能化時代。本報告首先概覽漢字數千年來的發展歷程,聚焦近十年來中文字體生成技術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變遷,并重點介紹我們團隊近年來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進展,最后對中文字體生成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展望。
報告人簡介:
連宙輝,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研究領域為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主要研究方向是圖形圖像生成與三維視覺,在領域重要期刊(TOG, TPAMI, IJCV等)和會議(SIGGRAPH/SIGGRAPH Asia, CVPR, NeurIPS等)上發表論文90余篇。多次擔任NeurIPS、CVPR、ICCV等國際頂級會議領域主席,擔任《Pattern Recognition》、《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編委,獲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1)、中國專利優秀獎(排名1)、ICRA2024服務機器人最佳論文候選、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北京大學-中國光谷成果轉化獎等獎勵。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