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我校師生積極關注全會動態,深入學習全會精神,紛紛結合工作學習實際展開熱議,暢談感想體會。
校退休工作處處長、離退休黨總支書記 楊潔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令人振奮。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正處于科技賦能與人才培養的交匯點。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一方面,要引導科研力量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加強技術攻關,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另一方面,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 程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意義重大,內涵豐富,影響深遠,催人奮進。全會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這為人文學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站在新的起點上,人文學院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學校創大拼“博”使命任務,前瞻性謀劃好制定好學院“十五五”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黨建引領、學科重塑、人才強院、卓越育人、科研提質、開放融合“六大行動計劃”,努力提升學院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以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人文力量。
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樓俊鋼
全會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從1953年“一五”啟航,到即將開啟的“十五五”新篇,背后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恒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強大、繁榮昌盛的祖國。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成為驅動產業變革、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作為與人工智能時代聯系最密切的學院,我們將始終錨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養相關領域人才,為湖州市八大新興產業注入“智慧”靈魂,為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信息力量!
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醫學院(護理學院)護理學學科帶頭人 周郁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錨定“十五五”時期發展關鍵節點,明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將“加快建設健康中國”“健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政策機制”等內容納入民生重點部署,為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醫學院(護理學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重大,將以“沖刺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為契機,深化醫教協同、產教融合;聚焦全科醫學、老年護理等領域優化專業布局,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圍繞慢性病防治等關鍵問題強化有組織科研,推動成果臨床轉化;加強與醫院、企業合作,搭建 “醫教研用” 平臺,一體推進教育提質、科研突破、服務升級,為守護人民健康、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民進師院支部主委、安定書院(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 方璽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也為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全會強調,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這為新時代高等教育賦予了更加深遠的戰略意義。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以全會精神為根本指引,將潛心治學的堅守與立德樹人的初心融入高校發展與教學實踐中。在育人方面,著力塑造學生的系統思維、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錨定人生坐標,成長為深化改革所需要的棟梁之材。在科研方面,秉持久久為功的定力,努力產出具有實質價值的創新成果,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新時代強國建設的征程中踐行高校教師的育人使命與學術擔當。
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部教師、博士 陳秀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高校外語教師指引了外語教學的新目標。作為一名青年高校教師,我們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構建思政融入課堂的常態化機制,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努力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國際傳播方面服務國家戰略,講好中國故事;在外語教學中融入科技素養,構建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和研究體系,立志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的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實現價值引領與技術賦能的雙重實踐,為國家建設貢獻湖師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博士 樊智寧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總結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也為“十五五”時期的謀劃布局指明了方向。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全會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作為大學思政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發揮“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創新活力,講好每一節思政課,讓思政課真正入心入腦。二是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身處“兩山”理念的發源地,學校具有獨特的理論資源,我也將利用好這些資源,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深、講活,為學校創大拼“博”貢獻力量。
后勤服務中心餐飲中心副主任 蔣金妹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為高校后勤餐飲管理指明了清晰方向。作為后勤餐飲工作者,我們深切領悟到高質量發展與民生保障之間的緊密關聯。全會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知,我們必須堅定地守護好校園餐飲安全底線。全會著重強調“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也鼓舞著我們在服務模式和管理機制上大膽突破。展望未來,我們將緊密貼合國家“十五五”規劃方向,持續深入推進餐飲服務改革,積極探索智慧化管理路徑,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與育人效能,切實增強師生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青年博士 劉雋垚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我國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系統謀劃了“十五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通過深入研讀全會公報,我深刻體會到,黨和國家在統籌全局發展之際,也為衛生健康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清晰看到了“健康中國”建設在“十五五”期間的發力重點。作為一名泌尿外科青年醫生,我將自覺融入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大局,立足本職,積極開展泌尿系疾病的科普工作,拓寬“醫防融合”在泌尿外科領域的具體實踐,提升綜合診療能力,切實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守護患者健康、建設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工學院2024級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 宋佳欣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青年學子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作為一名工學院的研究生,我倍感振奮。全會強調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這與我們工科領域追求的精密、高效與創新內核高度契合。無論是智能制造、新能源技術還是人工智能,這些前沿科技的突破與應用,正是構筑中國式現代化宏偉大廈的堅實磚石。在實驗室里,我們每一次的算法優化、每一次的工程設計,都是在為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綿薄之力。全會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信念,激勵我們將個人科研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勇攀科技高峰。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本科生 吳東衡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回顧了“十四五”時期我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也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對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的諸多成就深感自豪,也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全會提出,要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潛力,加強穩崗促就業工作,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三的學生,我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對青年的殷殷關切,也感受到個人發展與國家前途是緊密相連的。未來,我將繼續深耕馬克思主義理論沃土,不斷提升專業素養與能力,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所學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社會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藝術學院2023級本科生 王藝迪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落下帷幕,在諸多重要部署中,身為藝術學院學生,我尤為關注其中關于文化傳承創新與藝術教育發展的議題。全會提出要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這與我們藝術學子的成長緊密相連,也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視。作為美術學師范專業的學生,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深耕專業技能,探索傳統美術與現代教育融合路徑,開發趣味美育課程,讓更多人感知藝術魅力、愛上藝術創作,為文化藝術普及、發展與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