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國家一級協會)、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聯合主辦的“甲子鼎新·藝工融合——中國民族樂器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民樂大師進校園·上海國際藝術節音樂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我校音樂學院教師、作曲家林舒瑜受邀作主旨報告《古律新聲——明代魏氏樂琵琶的音源制作與當代啟示》,系統闡述了魏氏樂琵琶的歷史音律、聲學特征與數字化復原過程,并展示了其自研音源“Pipa1617”。報告提出以AI與聲學建模實現“古樂復原”的新路徑,為民族樂器改革與數字音樂創作提供了創新范例。

當晚音樂會中,由林舒瑜作曲、我校教師彭玨非表演的作品《Dream·maerD》驚艷亮相。作品以“Pipa1617”音源為核心,融合實時電子音樂與舞蹈交互系統,舞者的動作通過傳感器觸發音色與節奏變化,使舞蹈與音樂在瞬息之間融為一體。古琵琶音色與電子聲景的交織,營造出夢幻般的聲光氛圍,成為全場最具科技感與藝術張力的節目。

從學術報告到舞臺實踐,我校教師以“古律新聲”貫穿全場,讓明代魏氏樂器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傳統與未來、身體與聲音在舞臺上交融共鳴,展現了民族音樂在科技賦能下的無限可能。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