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師范學院坐落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湖州市。
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錢塘道第三聯合縣立師范講習所,1958年開始高等教育,199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原湖州師范專科學校、湖州師范學校和湖州教師進修學院合并成立湖州師范學院,2000年原湖州衛生學校并入湖州師范學院。2012年開始獨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8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1年獨立學院求真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湖州學院。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和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蠶絲綢)傳承基地、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牽頭成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富裕長三角林業國家創新聯盟。
2006年2月6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來校視察指導,希望學校因地制宜、體現特色,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多年來,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服務國家戰略實施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具有優良師范傳統、鮮明應用特色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學科涵蓋教育學、工學、農學、醫學、理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安定書院(創新創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14個二級學院以及趙孟頫美術學院、沈家本法學院,擁有9所附屬醫院、2個臨床醫學院、12所附屬學校,其中有直屬的附屬醫院和附屬中學各1 所。校園占地約1600畝,館藏紙質圖書180余萬冊,學校面向全國29個省份招生,全日制學生17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600余人。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高級職稱500余人,擁有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6人,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國家杰青、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教學名師等國家級人才17人,獲評中科院“百人計劃”人才、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省“萬人計劃”專家等省級人才86人次。數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23個碩士點、17個省市重點建設學科。52個本科專業中,有2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省級重點(優勢、特色)專業,有1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1項教育部新工科綜合改革類協同育人項目、1項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學校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17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創新平臺,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1項,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21項。主持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4項,主持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共5項,其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5項。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阿塞拜疆國立語言大學設立孔子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共建跨文化研究中心。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院校和機構開展緊密交流合作,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摩洛哥、加納、孟加拉國等47個國家的國際學生。
學校始終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明體達用”校訓,踐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包容求新、博雅篤行”的師院精神,堅定走內涵式發展之路,聚力打造城市與大學命運共同體,朝著建成“在國內有一定影響、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湖州師范大學”目標奮勇前行。
(數據截至到2025年10月)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2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